|
原发性胆囊癌41例误诊分析 |
|
风湿性和血液系疾病,但都缺乏依据,终因出现腹部症状作相关检查,经手术证实为晚期胆囊癌。本例提示用其他疾病不能解释的关节痛,应注意癌性肌痛,并结合系统症状寻找原发病灶。此外文献报道胆道感染亦可引起关节痛[6]。本例无胆道感染的症状体征, 但隐性感染不能除外。 胆囊癌以黄疸为首发症状,误诊为黄疸型肝炎较少见,但只要进行仔细的鉴别诊断和临床观察,可很快得以确诊。显然消化道出血或肠梗阻在内镜、B超或CT检查后多能确诊。 很明显,早期胆囊癌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需现代技术的进展来实现早期诊断。B超是胆囊癌重要的检查手段,其检出率文献报道差异很大,9.5%~80%[7]。本组B超误诊率达63.6%,NevinⅡ期的4例中仅有1例B超诊断为胆囊癌,Ⅰ期1例却误诊为胆囊息肉或腺瘤,提示B超亦不能定性,但在提供有无新生物方面的意义应给予肯定,问题在于B超诊断息肉或腺瘤者亦仅7.1%(2/28)。CT与B超有相似的价值;ERCP和经皮肝胆管造影术(PTC)更有助于决定术式的选择[7,9]; 马桂香等报道超声引导下针吸细胞学检查能术前早期诊断胆囊癌[8];Kriplani报道术前腹腔镜证实的胆囊癌几乎两倍于常用的B超检查,两者联合应用检出率达100%[9];内镜超声检查是最有前途的早期原发性胆囊癌检查法[6]。 总结本组胆囊癌误诊原因,首先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对下列情况应考虑胆囊癌的可能:①中老年,尤其女性,或虽年轻但B超提示胆囊新生物(>10mm); ②胆石症病史长,但近期症状加重,或短期起病进行性腹痛、黄疸、纳差、消瘦;③B超胆囊颈结石伴肝内胆管扩张;④B超及CT见胆囊新生物,局限性或弥漫性胆囊壁增厚(瓷胆囊)者,与良性胆囊疾病不易区别时应动态地观察其变化,对进行性改变者尽早手术探查;⑤用风湿性和血液系疾病不能解释的关节痛及有腹部症状体征者。 当胆囊限局性病变不易与良性疾病鉴别时,应放宽手术指征。
邱昌伟(611830 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内科) 赵红(611830 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内科) 靳保省(054000 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 张尚志(610041 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消化科)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柏查综合征20例误诊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减肥效果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