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沙培林对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欧云亭 赵建琴 方向群

  肺癌侵犯胸膜或其他癌肿转移致恶性胸腔积液(简称胸液)均属肿瘤晚期,如何提高癌肿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地控制胸液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用沙培林胸腔注入治疗恶性胸液,经临床观察,疗效较为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1997年6月至1999年3月住院胸液患者70例,均经胸膜活检和(或)纤维支气管镜病理证实为恶性胸液,其中男性47例,女性23例,年龄33~72岁,平均62岁。健康状况分级(KPS)≥50分。70例患者均经X线片、B型超声或CT证实为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随机分为3组,沙培林组30例,重组白细胞介素-2组、丝裂霉素组各20例,病理分型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临床病理分型


组 别 例数 腺癌 鳞癌 未分化型
沙培林组 30 25 2 3
重组白细胞介素-2组 20 17 2 1
丝裂霉素组 20 17 1 2

1.2 治疗方法 应用胸穿抽液,尽量去除胸水后给药,3组均每隔3天胸腔内给药1次,3次为1疗程。沙培林组,在青霉素皮试阴性后,胸腔内注射首次剂量为5KE,然后依次为10KE、10KE;重组白细胞介素-2组,每次为100万单位胸腔注射;丝裂霉素组,每次为10~20mg胸腔注射。于治疗前后定期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
1.3 疗效评定标准[1] ①显效:治疗后胸液完全吸收,症状消失,X线片和(或)超声波检查未见有胸水或仅留极少量胸水分隔,维持4周以上者。②有效:治疗后胸水减少二分之一以上,症状改善,结合临床B超检查和X线片证实,维持4周以上,不需再行抽液。③无效:治疗后胸液仍继续或迅速产生,或胸液量减少小于二分之一,治疗后4周内须再次抽液。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 果

  3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比较见表2、表3。

表2 3组药物疗效比较


组 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沙培林组 30
12
14
4
86.7
重组白细胞介素-2组 20 4 8 8 60.0
丝裂霉素组 20 3 6 11 45.0

  注:秩和检验,Hc=12.17,P<0.01
表3 3组药物副反应比较


组 别 例数 发热 胸痛 胃肠道反应 血白细胞下降
例 (%) 例 (%) 例 (%) 例 (%)
沙培林组 30 15
50.0
10
33.3
2
6.67
0
0

重组白细胞介素-2组 20 15 75.0 5 25.0 1 10.0 0 0
丝裂霉素组 20 1 5.0 2 10.0 6 30.0 5 25.0

  注:卡方检验,P均<0.01
  从以上观察结果可看出,沙培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比重组白细胞介素-2组及丝裂霉素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均<0.01),沙培林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沙培林组副反应主要为发热、胸痛、用一般解热镇痛药可缓解,胃肠道反应较少,对血白细胞未出现抑制现象,3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变化,沙培林组治疗后多数患者感气促缓解,精神好转,食欲增加。

3 讨 论

  沙培林为OK-432的同类国产药物,是经青霉素处理的β-溶血性链球菌SIPI722低毒株的冷冻干燥制剂[1]。该药用于胸腔内注射,对癌性胸腔积液效果佳,优于腔内化疗药物及其他免疫增强剂、硬化剂等。其作用机制,可能为刺激胸膜产生无菌性炎症[2],并能直接活化中性白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及诱导干扰素和各种细胞因子,活化或分化诱导效应细胞[3],从而促进机体的整体抗肿瘤作用,使癌性胸水的分泌减少或停止。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应用沙培林同时加利多卡因及地塞米松胸腔注入大多可避免胸痛、发热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欧云亭(524500 广东省吴川市人民医院呼吸科)
赵建琴(073000河北省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水杨酸和阿斯匹林对小麦盐害的缓解作用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