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高频电切小儿肠息肉82例

王进

  1992~1999年我院用OlympusCF-P20I纤维结肠镜电切小儿大肠息肉82例(96枚),取得满意效果,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男65例,女17例,年龄2.5~12岁,病程2天至1年。82例均表现为血便,以鲜血便为主或便后滴血,3例为粘液脓血便,76例均有不同程度腹痛。所有患儿术前1天进流质饮食,术前2天用果导片和普瑞博思准备肠道,手术当日晨5时口服硫酸镁25g清洁肠道。个别不配合患儿用安定镇静。
1.2 息肉情况 82例患儿共检出96枚息肉,部位及数量见表1。单发息肉74例,2枚息肉6例,3枚以上2例。直径<1cm12例,1~2cm35例,~3cm 27例,>3cm 8例。长蒂息肉47例,亚蒂息肉26例,广基9例。息肉大多呈鲜红色,表面光滑或颗粒状,有的象桑椹样或葡萄串样,有的表面糜烂。

表1 82例患儿息肉情况


息肉部位 例数 百分比(%) 息肉数量(枚)
直肠 49
59.8
56

乙状结肠 23 28.0 28
降结肠 8 9.8 9
横结肠 2 2.4 3

1.3 治疗方法 96枚息肉均采用高频电凝电切除治疗(Olympus PSD-10高频电凝器)。一般电凝2~5次即可切除,少数息肉大、蒂粗者配合混合电流进行2~3次均可切除。1例12岁多发性息肉患儿,从直肠到横结肠大大小小共7枚息肉,分2次切除,送检为幼年性息肉。息肉切除后残端呈灰白色,无1例出血穿孔。
1.4 病理类型 息肉切除后均送病理检查,幼年性息肉66例,幼年性息肉伴感染3例,炎症性息肉11例,腺瘤性息肉2例。
1.5 随访 所有患儿术后3周复查肠粘膜均恢复正常,无出血、腹痛并发症。49例随访2年无复发。
2 讨 论

  小儿息肉切除较成人有一定难度,一是肠道不易清洁,二是不配合。近几年我们采用果导片加普瑞博思10mg各1片,术前1天晚口服,术前3小时硫酸镁25g加白糖适量配成水溶液1 000~2 000ml服用(服用量越大肠道清洁越好),较番泻叶或甘露醇清洁肠道效果好。术间,不配合者用安定镇静。手术由内镜技术熟练者操作,配以光电视内镜显像仪,使术者与助手配合更加默契。循腔进镜,适量注气。小儿肠粘膜娇嫩,切忌粗暴进镜损伤粘膜。发现息肉后注气扩张肠管,充分显露息肉全貌以便操作。圈套部位避免紧贴肠壁,并稍上提息肉使带蒂部位呈幕顶状以增加肠壁电流接触面积,防止肠壁灼伤[1]。我们一般用高频电凝2~5次(每次1~2秒)即可切除,粗蒂或较大广基息肉配合混合电流2~3次,同时助手缓慢收紧圈套丝,均可顺利切除。我们体会是:①电切时视野要清晰,即息肉要充分暴露于肠腔。②助手要紧密配合,收缩圈套丝要缓慢,切忌过猛用力造成出血。③术后3周内一定要保持大便通畅。
  小儿大肠息肉以鲜血便或便后滴血为主要表现,大肠镜对其诊断率可达99%~100%[2]。经我室检查的82例以血便为主的患儿,均发现息肉,切除后血便消失。82例患儿的息肉分布以左半结肠为主,男孩多见,内镜下多表现为单发有蒂息肉,病理类型以幼年性息肉为主,有学者认为幼年性息肉是一种肿瘤性病变,是否癌变目前仍有争议。有文献报道大肠癌半数以上来自息肉癌变,尤其是腺瘤样息肉伴不典型增生更易恶变[3]。因此,切除大肠息肉,对大肠癌的早期防治,具有肯定价值。我们随访了49例患儿2年内无1例复发,也未发现癌变。

作者单位:王进(450052郑州 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参 考 文 献

1,冯福才,周殿元,黄志达,等.内镜诊治小儿肠息肉286例体会.内镜杂志,1993,10(4):239
2,欧弼悠,吴秀英,陈肖肖,等.小儿消化道出血病因的内镜诊治.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7,14(5):316
3,吴秀英,鸥弼悠,江米足,等.大肠镜在儿科的临床应用(附10年资料分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8,15(3):174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高频电波刀在宫颈手术中的应用
    高频电波刀用于子宫颈病变诊断与治疗的
    体外高频透热疗法佐治支气管肺炎 
    小剂量布比卡因混合舒芬太尼腰椎麻醉在
    超短波并中频电配合药物治疗早期炎性肠
    高频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颈部
    电刀电切术在治疗宫颈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20例临床分析
    高频超声显像在小儿肠套叠中的诊断价值
    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刀治疗大肠息肉231
    经尿道电汽化与电切联合治疗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与电切术联合应用治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和气化术治疗前列腺增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