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部预防性应用肾上腺素对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出血的影响 |
|
江荣林
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对气管支气管内可疑病灶作活组织检查,是诊断呼吸系统疾患的重要方法,但由于活检引起的组织损伤而导致病灶出血,易掩盖病灶和模糊纤支镜的视野,妨碍进一步的检查,甚至发生大出血而致窒息。因此,减少活检后的出血,对提高纤支镜活检阳性率,防止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肾上腺素以控制活检部位的出血,简便快捷,临床较为常用,但用肾上腺素控制活检出血的时机,即究竟是在活检前应用好,还是在活检出血时再用好,国内外尚无定论[1]。本文比较在活检前预防性应用肾上腺素,与活检后应用肾上腺素的疗效,观察活检灶的出血量等。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禁忌证、出凝血时间和血小板计数正常而行纤支镜检查的患者273例,其中纤支镜下直视可见支气管段及段以上病灶者234例;男性175例,女性59例,年龄20~74岁,平均52.7岁。经纤支镜活检和(或)刷片及治疗观察、追踪随访,确诊恶性肿瘤118例,结核77例,炎症39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24例,系活检前预防性应用肾上腺素以收缩病灶血管,年龄(53.6±24.8)岁,男93例,女31例,其中支气管癌62例,结核44例,炎症18例。B组110例,系活检后出血时用肾上腺素控制出血,年龄(51.4±25.4)岁,男82例,女28例,其中支气管癌56例,结核33例,炎症21例。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种比例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1‰肾上腺素以生理盐水配成1∶10000浓度,A组在活检前预防性经纤支镜滴注于被检表面0.3~0.5mg,使血管收缩,约10~15秒钟后吸除药液,并于活检后出血较多时适当追加;B组则在活检后经纤支镜将肾上腺素滴注于出血局部。两组均在镜下观察到肾上腺素作用于被活检灶后,尽快吸去溢出的肾上腺素液,以减少其向其他部位漫延。每例肾上腺素总量不超过1.5mg。 1.3 疗效判断 活检后支气管内出血分级:①轻度出血:活检后镜下仅见少许出血,不妨碍进一步活检取材,不模糊视野。②明显出血:活检后镜下见较多出血,掩盖活检灶,导致视野不清,需要清理出血,处理纤支镜前端部才能进一步活检,或活检后即大量出血,短时间不易止血,不能再继续纤支镜检查。每个病例在纤支镜检查前和检查完成后2分钟内各测定一次脉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在Excel上整理后以Statistica在微机上作χ2检验、Dependent和Independent 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止血疗效 A组活检后明显出血者29例,占23.4%,其余为轻度出血;B组活检后明显出血者42例,占38.2%,其余为轻度出血。两组的明显出血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0367,P<0.05)。全部病例均未发生大出血而致窒息现象。由于发生明显出血者处理的时间较长,妨碍和限制了多次活检的进行,其钳夹活检的次数明显少于轻度出血者。 2.2 脉率变化 234例均于活检结束后发生脉率增快现象,且与活检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在检查前后脉率变化的差数为(9.33±1.69)次/min,B组为(11.69±1.80)次/min,两者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35,P<0.05)。所有观察病例无1例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现象。
3 讨 论
影响纤支镜活检是否成功的因素很多,尤其是视野的清晰度对活检的次数有着重要的影响[2,3]。临床上经常发生因1、2次活检引发较多出血,导致血液覆盖被检病灶、血液模糊纤支镜视野而使活检失败的情况。因此,控制被活检灶出血,是保证能进行多次活检的关键因素之一。 肾上腺素能兴奋α和β两型肾上腺素受体,产生强烈快速而短暂的α型和β型效应,使心率加快,皮肤、粘膜及内脏小血管收缩。本组资料显示在活检前预防性应用肾上腺素,能明显减少活检后的出血量,效果显著优于活检后应用肾上腺素以控制出血者,这是因为局部应用肾上腺素能使其作用部位的血管强烈收缩,从而预防了局部损伤后大出血的发生。由于较有效地控制了出血,为多次活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活检的成功率得到相应提高。 纤支镜检查前后常有心率增快现象,这与患者精神紧张、恐惧心理、术前应用阿托品类药物以及镜检时缺氧等因素有关[4]。局部应用肾上腺素以控制出血时,有小部分肾上腺素被支[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口服聚乙二醇清洁肠道的临床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高频电切小儿肠息肉82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