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服聚乙二醇清洁肠道的临床观察 |
|
章红萍
纤维结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治疗大肠疾病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检查成功与否,与肠道的清洁度有密切的关系。我院消化科采用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清洁肠道,经临床对照观察,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1997年2月至1998年5月,130例需做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24~82岁,平均53.5岁。对照组(口服甘露醇溶液)62例,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22~80岁,平均5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均无明显差异。 1.2 服用方法 两组均于检查前3天进无渣软食,检查前1天进流质饮食,检查日禁早餐。于检查前口服灌洗液,并记录服液后初次排便的时间、排便次数及有无副作用。观察组:于检查前2小时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1.5升,每升含聚乙二醇40g(南京海灵化工厂生产),氯化钠2.92g,氯化钾0.38g,碳酸氢钠1.45g。由本院制剂室配制,渗透压为300mmol/L,pH值7.48。以500ml/8~10min的速度服完,排尽大便后行肠镜检查。对照组:于检查前4小时口服20%甘露醇溶液500ml。15分钟后再口服10%葡萄糖溶液1000ml,整个服液过程不超过40分钟,排尽大便后行肠镜检查。 1.3 判断标准 ①满意:肠镜插入时视野所见肠腔内无粪便,肠道表面清洁,内镜下视野清楚。②尚满意:肠道内有少量粪便液,经吸引后不影响观察。③不满意:肠道内有较多的粪便残留,影响镜下观察。
2 结 果
2.1 临床效果 见表1,两组满意率有显著性差异。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满意(%) 尚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观察组 68 46(67.65) 21(30.88) 1(1.47) 98.53 对照组 62 22(35.48) 28(45.16) 12(19.35) 80.64
注:秩和检验uc=2.34,P<0.01 2.2 毒副反应 观察组出现呕吐2例(2.94%),腹痛1例(1.47%);对照组出现呕吐8例(12.90%),腹痛5例(8.06%),低血容量性休克1例(1.61%)。
3 讨 论
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清洁肠道,其原理为大量近似等渗的电解质溶液在短时间内进入肠道,由于聚乙二醇是一高分子聚合物,肠粘膜不吸收,并可增加灌洗液的渗透压,而使肠壁释出液体,从而达到灌洗和清洁肠道的目的;其次,电解质溶液灌洗肠道时,部分电解质被肠壁吸收,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与标准电解质灌洗液(每升含氯化钠6.14g、氯化钾0.75g、碳酸氢钠2.94g)相比较,电解质含量显著降低,从而减少肠壁对电解质的吸收[1]。本组10例在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前后检测血清K+、Na+、Cl-、血浆渗透压及记录尿量,其数值变化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无明显的水、电解质潴留和大量排尿现象;再次,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不被肠道细菌代谢,无气体产生,肠腔内不会积气。 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清洁肠道时间短。口服后10~15分钟开始排便,排便总次数5~6次即可排尽大便,全程约60~80分钟,并且小部分电解质及水份在肠腔内吸收,无失盐及脱水反应,对肠粘膜刺激性小。本组病例服液后经临床观察,出现呕吐2例,占2.94%;腹痛1例,占1.47%;均未影响肠镜检查。 20%甘露醇系高渗溶液,口服后肠腔内形成高渗环境,使大量液体渗出并蓄积于肠腔而产生导泻作用[2]。口服后30分钟开始排便,排便总次数达10次以上,肠道准备时间长,全程需要3~4小时,有时患者经长时间的腹泻而精疲力尽,甚至被迫中止肠镜检查。口服甘露醇溶液副反应较多:①引起恶心、呕吐,本组服液后出现呕吐8例,占12.90%。②具有强脱水作用。大量的体液、电解质丢失而造成水、电解质紊乱,本组病例中有1例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而被迫中止检查,进行抢救。③甘露醇在肠腔内被肠道细菌分解而产生大量氢气,引起肠腔积气,特别是作高频电凝术时可发生气体爆炸。④对肠粘膜刺激性大,肠蠕动增加,可引起腹痛。本组中有5例出现腹痛,占8.06%。尤其是肠内有器质性病变时,可能引发急性肠梗阻[3]。⑤肠腔渗液较多,影响镜下观察,需反复吸引,延长检查时间。而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清洁肠肠道则可减少或避免上述问题,此法清洁肠道更安[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成人支气管异物经纤维支气管镜鳄齿钳取2例报告 下一个医学论文: 局部预防性应用肾上腺素对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出血的影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