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痰液P53基因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
|
王和英 张晓博 郭丽萍 靳洪涛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明,野生型 P53基因是广泛存在于人组织细胞中的抑癌基因,P53基因突变与缺失是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1]。但以往研究大多为固定肺癌标本分析,本研究通过对可疑肺癌患者同步送检痰液细胞学及P53基因分析,初步显示,同步进行痰病理学与P53检测有助于提高肺癌诊断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根据病史与影像学对1997年7月至1999年6月可疑58例肺癌患者,连续3天送痰液细胞学及P53基因分析。同时进行纤支镜活检,必要时行肺泡灌洗,收集肺泡灌洗液(BLAF),周围型病变同时行经纤支镜肺活检(TBLB),对胸腔积液者行胸水细胞学检查。 1.2 检测方法 痰液先用盐水洗涤,加入粘蛋白溶酶,离心取细胞沉渣。①DNA提取;②P53基因5~8外显子目标片段的扩增等按有关操作程序执行。
2 结 果
2.1 病理分型 可疑肺癌58例,经病理学证实为肺癌者40例;其余18例中支气管内膜结核3例,非特异性炎症15例,该18例患者作为阴性对照组。40例肺癌确诊方式及病理分型见表1。
表1 40例肺癌确诊方式及病理分型(阳性例数)
鳞癌 腺癌 小细胞癌 大细胞癌 肺泡癌 总阳性例数(%) 痰涂片 11 1 6 0 0 18(45.0) 刷检 15 3 5 0 0 23(57.5) 活检 16 4 6 1 0 26(65.0) 肺泡灌洗液 10 4 6 0 1 20(50.0) 胸水细胞 4 6 4 0 0 14(35.0) 总 计 18 11 9 1 1 40
2.2 痰液细胞沉渣P53检测结果 40例肺癌中,送检痰液38例(2例无痰),痰涂片病理阳性率47.4% (18/38),主要为中央型鳞癌和小细胞肺癌。痰液细胞沉渣P53基因突变阳性率为73.7%(28/38),阴性对照组P53基因突变假阳性率为11.1%(2/18),见表2。 表2 38例痰液细胞沉渣P53 5~8外显子点突变
鳞癌 腺癌 小细胞癌 对照组 单个突变 3 3 3 1
多个突变 4 1 2 1 部分缺失 5 3 4 0 阳性率(%) 66.7(12/18) 63.6(7/11) 100(9/9) 11.1(2/18)
本组38份痰液中有10份痰病理阴性,但沉渣却发现有P53基因改变,小细胞癌P53突变率达100%。18例肺部良性病变,P53基因改变2例,即P53基因突变的假阳性率为11.1%。 3 讨 论
PCR-SSCP是一种单链DNA构象差的快速、敏感而有效的点突变和DNA多态的检测与筛选方法。根据单链DNA具有一定立体构象,并且相同长度的单链 DNA因其碱基顺序不同,甚至单个碱基不同所形成的DNA分子构型的变化,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其迁移率也不相同,从而判断基因的突变及缺失情况。应用PCR-SSCP研究肺癌病理切片细胞P53突变的报道很多,组织病理P53突变也多见于5~8外显子,其突变(及缺失)率各家报道不一,一般小细胞肺癌80%以上,非小细胞肺癌在50%~80%不等[2.3]。本研究为新鲜痰液细胞学与P53基因同步联检,结果痰液细胞沉渣P53基因5~8外显子突变率达73.7%,高于痰涂片细胞学47.4%,其中小细胞型100%(9/9),鳞癌66.7%(12/18),而腺癌63.6%与Mao等[4.5]结果相近。 虽然该法在对照组中还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但灵敏度明显高于细胞学,若联合痰细胞学检查,结果互为补充,可提高该方法的阳性率和准确度。因此,对肺癌患者痰液进行同步病理学检测与基因分析,可提高肺癌诊断率,特别对于病理学阴性的不典型肺癌,当P53基因反复阳性时,应警惕肺癌的可能。
王和英(050011 石家庄铁路中心医院内科) 张晓博(050011 石家庄铁路中心医院内科) 郭丽萍(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 靳洪涛(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
参 考 文 献
1,Theodora R,Devere[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肝硬化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 及凝血酶敏感蛋白的分布及意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