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分级运动试验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临床应用 |
|
用美国百胜Genesis-CFM超声心动图仪M型、2-DE及脉冲多普勒测定患者试验前后EF、FS、SV、CO等的变化。采用±s,直线相关和t检验。 2 结果 运动试验前后比较:14例患者试验前休息时的心率平均86.29±15.11 bpm,血压15.8±2.4/10.9±1.7 kPa,EF 27.36%±10.87%,FS 15.43%±6.02%,SV 65.45±20.68 ml,CO 5.15±1.93 L/min,E峰流速为0.67±0.23 m/s,A峰流速为0.41±0.21 m/s;运动试验(GXT)时患者的最大心率为140.71±17.24 bpm,最高血压21.6±3.2/14.0±1.8 kPa;总运动时间为9.00±1.89 min,最大功率为94.6±23.5 W,代谢当量为4.86±1.36 METs,最大耗氧量(间接法)[2]为17.0±4.8 ml/min*kg,RPE为7.3±0.8分。有6例GXT阳性患者其ST段压低最深达0.25±0.14 mV,有1例GXT时出现频发室早,所有病例均感气促,但过后心衰症状并无加重,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NYHA心功能分级与运动心功能分级比较:两者相应级别符合率为43%,按运动心功能评级,NYHA分为Ⅱ、Ⅲ存在重叠(表1)。
表1 VO2max与NYHA分级的比较
级别 A级* B级 C级 D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1 1 3 4 1 2 1 1
*Weber氏心功能分级法[2]A级VO2max>20 ml*min-1/kg,B级VO2max 16~20 ml*min-1/kg,C级VO2max10~15 ml*min-1/kg,D级VO2max 6~10 ml*min-1/kg 运动试验与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比较:经直线相关得出,运动试验所测的耗氧量与超声心动图测定的静息心功能呈中度相关(表2)。
表2 间接法测定VO2max与静息超声心功能测定的相关性
项 目 r t P值 SV(ml) CO(L/min) CI EF(%) FS(%) E(m/s) A(m/s) 0.03 0.35 0.47 0.49 0.63 0.36 -0.04 0.10 1.38 2.10 2.23 3.62 1.43 0.14 >0.90 >0.10 >0.05 <0.05 <0.005 >0.20 >0.80
随访情况:经治疗后随访平均1.21±0.64年,有2例分别于7、13月死于顽固性心衰,有3例于6个月后复查了GXT,其最大代谢当 量均有明显提高(分别由8.56、4.59、4.88升高至10.62、7.23、5.98METs)。 3 讨论 在以往有心脏扩大、慢性心衰患者是禁忌施行GXT的[3],但是临床上的心功能分级为纽约分级法,属于主观分级法,在客观上未提出什么指标。1988年Dunselman等人曾对50例CHF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对其进行VO2max和无氧阈(AT)的重复性和AT与心衰程度关系的研究,发现AT为60%VO2max时,VO2max与心功能分类之间有差别,NYHAⅡ级的符合率为59.09%,Ⅲ级的有29.00%不符合,总符合率仅为66.00%。因此作者认为把心衰按照NYHA分类法进行分类是不客观的[1]。本文1例女性,43岁,体重36 kg,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GXT是最大心率达91.61%预期心率,代谢当量达8.56METs,其VO2max按Weber氏分级法达29 ml/min*kg为正常或轻度损害。而经治疗9个月后其心功能虽有好转,但NYHA分级仍为Ⅱ级,GXT则达10.6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对心功能康复的影响 下一个医学论文: 运动疗法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效果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