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支腿架在截石位手术中的应用 |
|
米凯 马建中
截石位手术应用标准支腿架有可能损伤神经或导致下肢运动和感觉异常。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科自行设计制造了一种改良支腿架,临床应用40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制作方法
取直径1 cm钢管1根,弯制焊接成中空的弧形框架支托。支托用薄海绵垫包绕,固定在标准支腿架上备用。
2 临床应用
择期手术病人80例,年龄35~68岁。术前均无心、肺和神经系统合并症。其中子宫切除术60例,直肠癌根治术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各40例。麻醉后摆截石位。1组将标准支腿架置于病人的膝关节处,小腿悬空下垂,大腿位于支架托板上。2组采用改良支腿架,此种支架比标准支腿架长,病人的整个下肢都置于支架上。大腿和小腿之间的夹角约120°,小腿处于水平位,膝关节下恰好能伸入一手掌(见图1)。手术时间:1组(97±38) min,2组(107±32) min。观察指标:术前于小腿中点肌肉最丰满处作一标记,测量并记录手术前、后小腿的周径、皮肤颜色和踝部大隐静脉怒张程度,判断有无小腿充血肿胀。术后1~3 d每天随访1次,观察病人有无下肢感觉或运动异常。
图1 改良支腿架示意图
3 结果
小腿周径:1组40例中39例术毕小腿周径增加1.0~6.5 cm,平均(2.1±1.2) cm; 2组40例中3例增加0.6~0.9 cm, 平均(0.1±0.2) cm。两组比较,t=10.41,P<0.01,差异非常显著。两组放平下肢1 h后,小腿周径均能恢复到术前值。小腿皮肤颜色:1组病人术毕时小腿皮肤均有不同程度的紫绀; 2组手术前、后皮肤颜色无明显差别。踝部大隐静脉怒张情况:术毕1组病人踝部大隐静脉均明显充盈扩张,触之有饱胀感; 2组病人中7例较肥胖者有明显静脉扩张,但张力比1组明显低。术后随访:1组有5例单侧或双侧下肢胀痛持续2 d,其中2例伴小腿麻木感>24 h;2组无1例小腿麻木或胀痛。两组病人下肢运动功能均无明显异常。
4 讨论
下肢神经损伤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手术后严重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人血液粘稠,长时间静脉瘀血更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截石位手术病人有更多的危险,多系手术中支腿架等对血管或神经严重压迫所致[1~3],加之手术助手可能无意地伏在病人膝部,更加重此种压迫。长时间持续压迫使小腿静脉回流障碍,损伤血管内皮,易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 传统标准支腿架的托板顶压在病人膝关节处,支撑范围较小,整个下肢的重量几乎全部集中在膝关节处一个小支点上,对窝血管长时间持续压迫,使血液回流受阻。如果膝关节与托板的相对位置不符,还可能压迫损伤腓总神经。由于病人的身高有很大差异,故标准支腿架的尺寸和角度难以适应所有病人。 改良支腿架呈中空弧形,用海绵垫支撑整个下肢,其形状与角度能适应各种体型的病人,使膝关节保持最佳弯曲角度,下肢按需摆放在适宜位置,从而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作者单位:米凯(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聊城 252000) 马建中(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聊城 252000)
参考文献:
[1]赵仙芝,韩 云.手术体位不当致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士进修杂志,1997,12(1):35 [2]吕 青.截石位致小腿筋膜综合征一例.中华护理杂志,1989,24(4):200 [3]刘燕萍.体位不当致腓总神经损伤2例.护士进修杂志,1987,2(1):31 [4]向 阳.截石位引起下肢压迫性损伤的预防.中华护理杂志,1987,22(7):295
上一个医学论文: 用爱呼唤生命 下一个医学论文: 气管切开病人胃管置入的改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