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国内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24例综合分析

内常有病例报道,逐渐受到医学界的广泛注意。
5.1 PRCA的病因 PRCA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两大类:按病因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原发性的病因不明,继发性病因有肿瘤、感染、药物、化学品中毒、结缔组织病、肾功能不全等,本组统计资料显示,原发性较继发性多,继发原因以细菌感染和药物占首位,分别为23(24.7%)和22(22.9%)例,而胸腺瘤占第3位,18例,占继发性的18.8%,这与国外报道的胸腺瘤是继发性PRCA的主要原因(30%~50%)不符;与国内王明林等[1]报道的胸腺瘤占继发性PRCA的50%亦不符。各种细菌感染均有可能导致PRCA,药物则以氯霉素占首位,其次是解热镇痛药。本资料还显示传染病占继发原因的第4位(16.7%),尤其是乙型肝炎、伤寒和流行性出血热,应引起临床重视。此外,少见病因有Evans综合征、妊娠、染发、X线照射等。
5.2 发病机制
5.2.1 原发性的发病机制多认为与免疫有关 Krantz等观察证明,PRCA患者血浆中存在着一种抑制因子,其本质可能是IgG抗体或免疫复合物,这种因子对骨髓幼红细胞具有特异性破坏作用;另一些患者这种抑制因子是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抗体,在体外可中和促红细胞生成素,这说明PRCA可能是一种由多种免疫异常引起的疾病。本统计中,IgG增高31例,IgA增高9例,IgM增高11例,与之相符合。
5.2.2 继发性的发病机制 近年研究表明PRCA的发病机制可能与T细胞病变时的亚群失衡有关,孙关林等[2]发现2例PRCA患者CD4/CD8比率均低于正常,Lin等[3]发现PRCA患者存在特发性CD4减少症。刘白[4]等提出胸腺瘤并发PRCA的机制是:①起源于特定型别上皮细胞的胸腺瘤引起特定的抑制/杀伤T细胞过度分化;②这种抑制/杀伤性T细胞能够进入外周血并且定居在骨髓,特异地抑制/杀伤或通过淋巴因子间接抑制红系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发育,从而导致PRCA的发生。
5.3 临床表现
5.3.1 PRCA发病 女略多于男,12岁以下少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伴血小板减少时可有轻微出血倾向,继发者有原发病的表现,原发者肝、脾、淋巴结不大。
5.3.2 血象 以贫血为主,WBC和PC多正常仅少数患者低于或高于正常,且多是继发病因Rc明显减低,Rc缺如者占22.6%,Rc正常者仅占9.4%。
5.3.3 BM象 ①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减低者仅占2.2%,G与E的比例明显增高;②红系缺如者占13.4%,红系均明显减少,为0.04~0.09 ,且以中晚幼红为主,早期红系少见;③粒系、淋巴细胞及巨核细胞基本正常,仅见3例粒系、1例巨核系病态造血,有1例巨核细胞达368个/片,原因不明。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糖皮质激素对小儿纯红再障的治疗及随访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细胞再生障
    氯霉素致纯红再障伴PNH特征转化为MDS并
    国内胃肠激素研究进展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近年来
    国内外器官移植现状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细胞再生障
    药源性肺性猝死国内文献的系统性综述
    环丙沙星不良反应国内文献的系统性综述
    氯胺酮不良反应国内文献系统性综述
    氯氮平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致白细胞减少
    国内外冠心病的发病现状及其预防对策
    呼吸衰竭 国内外呼吸兴奋剂使用的功与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