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24例综合分析 |
|
王鹏杰 左翠娥 阴亮 方永奇 孙红丽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是仅累及红系生成而不影响粒系及血小板生成的一类贫血。自1965年张曾有报道以来,到1991年国内尚不足100例,近年来陆续报道增多,我们将1991年以后国内文献报道共224例,作一综合分析,旨在提高对PRCA的规律性认识。
1 一般材料
1.1 资料来源 作者统计1991~1998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论文36篇,共计224例。 1.2 性别与年龄 224例中,男96例,女128例,男∶女=0.75∶1。年龄50天至70岁,中位年龄33岁,<12岁者8例。 1.3 病程 从出现症状到确诊时间为4天至13年,中位数6.5个月,<1年者占50%。 1.4 病因 除先天性3例外,在224例中,原发性125例,继发性96例。继发原因:胸腺瘤18例;细菌感染23例(泌尿系感染4例,上呼吸道感染10例,肺炎6例,败血症2例,肠炎1例);传染病16例(乙型肝炎9例,流行性出血热2例,伤寒3例,肺结核1例,疟疾1例);淋巴瘤2例;结缔组织病7例(风湿2例,类风湿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药物22例(氯霉素12例,解热镇痛药4例,合霉素1例,雷米封1例,苯妥英钠1例,三硝基甲苯1例,二溴氯丙烷1例,中药汞铅锌中毒1例);胸膜间皮瘤2例;Evans综合征1例;妊娠2例;溶血1例;X线照射1例;染发1例。
2 临床表现
224例均有贫血表现,以中度贫血为主,仅有11例有牙龈出血、鼻衄或皮肤散在出血点及消化道出血,余均无出血倾向,单纯肝大22例,单纯脾大12例,肝脾均肿大2例,胸腔积血2例,睾丸萎缩1例,淋巴结肿大1例,均无胸骨压痛。
3 实验室检查
3.1 血象 ①Hb在20~119g/L之间,<30g/L41例,30~70g/L之间127例,>70g/L56例;②WBC在1.6×109/L~2.2×109/L之间,WBC<4. 0×109/L17例,>10.0×109/L12例;③PC正常204例,<100×109/L18例,>300×109/L2例;④网织红细胞(Rc):Rc在0~0.01之间,统计128例,Rc=0者29例,Rc≤0.01者87例,Rc>0.001者12例。 3.2 BM检查 增生明显活跃74例,活跃145例,减低5例,①G∶E统计129例,G∶E为(44.5~93)∶0~(1.55~177)∶1;②红系:统计198例,红系为0者30例,仅4例见到原始红细胞为0.004~0.015,且原红多为巨大原红细胞,168例红系为0.04~0.09,以中、晚幼红为主,形态无异常;③粒系:仅有3例见病态造血,即核浆发育不平衡,浆中见粗大颗粒;④淋巴细胞正常;⑤巨核细胞:<7个/片5例,>40个5例,其中1例巨核细胞达368个/片,1例病态造血,BM检查均无特殊病理细胞。 3.3 其他检查 免疫球蛋白测定:101例做统计中,IgG为5.2~34.03g/L,其中31例增高,4例减低,IgA为0.3~3.08g/L,增高9例,减低3例,IgM为0.47~4.0g/L,增高11例,减低2例,免疫蛋白均正常51例。
4 治疗及预后
①单用强的松治疗组:39例,CR+进步25例(64%),无效8例;②强的松+雄激素组:33例,CR+进步20例(60.6%),无效19例;③单用雄激素组:11例,CR+进步4例(36.36%),无效7例;④单用CsA组:21例,CR+进步18例(85.71%),无效3例;⑤CsA+强的松组:2例均达CR(100%);⑥18例胸腺瘤者,除8例未治疗外,10例行手术摘除胸腺瘤,治愈4例(40%),明显进步4例(40%),1例死于手术后感染,1例术后存活1.5年;⑦强的松联合免疫抑制剂(VCR、CTX等),17例中,CR+进步9例(52.94%),无效8例;⑧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3例,1例进步(33%),2例无效;⑨大剂量MTX治疗3例,3例均达CR(100%);10同类症:传染病,药物诱发24例,对症支持治疗,18例CR+进步(25%),6例无效;11未治 疗56例。
5 讨 论
1922年Kaznelson首次将PRCA从再障中分出,此病较少见,其发病率约占再生障碍性贫血总数的3%,近年来,国[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78例心包积液临床病因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幽门螺杆菌对胃癌发生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