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负荷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
|
黄建可 张燕玲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本科1998年9月至1998年12月住院患者选取原发性高血压23例,均符合1978年WHO原发性高血压Ⅰ期、Ⅱ期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6例,年龄47~82岁,平均61.4岁;女7例,年龄45~80岁,平均43.1岁。按并发左室肥厚情况分组,A组无左室肥厚14例,B组并左室肥厚9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行心脏二维超声检查和无创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采用美国ULTRAMARK9型心脏超声,探头频率2.25MHZ,测室间隔或左心室后壁厚度>13mm者为左室肥厚;采用Mobil-O-Graph无创性袖套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日间每间隔15min,夜间每间隔30min,自动充气测量,记录并储存每次SBP(收缩压)、DBP(舒张压)、MBP(平均血压)和HR(心率),确定24小时血压平均值,日间血压平均值及负荷值(6:00~21:59,SBP>135mmHg或DBP>85mmHg的次数占监测总次数的百分率)、夜间血压平均值及负荷值(22:00~05:59,SBP>125mmHg或DBP>75mmHg的次数占监测总次数的百分率)。 1.3 统计分析 负荷值比较用χ2检验。
2 结 果(见表1)
表1 两组昼夜血压负荷值比较(%)
组 别 日间SBP 日间DBP 夜间SBP 夜间DBP A 组 36.00 42.00 49.29 48.64
B 组 72.56 50.00 93.63 78.75 χ2 值 26.93 2.59 4.81 19.6
P 值 <0.01 >0.05 <0.05 <0.01
3 讨 论 血压长期升高增加了左心室的负担,左心室因代偿而逐渐肥厚、扩张,故持续性血压负荷过度是导致心肌肥厚的主要因素[1,2]。文献报道血压正常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均值波动于一个近似的范围内,一般认为正常人血压负荷<10%[3,4],且呈日夜上升,夜间下降趋势,呈现一种生理性节律性波动,一般以夜间血压下降率,即白昼均值与夜间均值之差再除以白昼均值,为判断昼夜节律状况的定量指标,>10%表示正常,<10%提示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5],超过40%是高血压心脏受累的警报值[2]。 资料显示:A组昼夜血压负荷值均高于正常范围,但昼夜间负荷值差接近,可能与本组病例年龄偏大相关;B组昼夜血压负荷值明显增高,且夜间血压负荷值高于日间血压负荷值。说明血压负荷值与左室肥厚关系密切,尤其以夜间血压负荷值为甚。张玉传等报道在高血压病患者中,血压负荷值尤其是夜间血压值与左室重量指数、左室最大充盈率有着最佳的关系,表明血压超负荷状态是导致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夜间血压持续升高,正常节律消失,使心血管系统更长时间处于负荷过重状态,而致左室肥厚及功能损害[6]。临床降压治疗,不仅降平均血压,更主要的是要降血压负荷,尤其夜间血压负荷,尽可能恢复昼夜节律,才能有效避免或减轻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黄建可(325000 浙江省温州118医院) 张燕玲(325000 浙江省温州118医院)
参 考 文 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287 2,张开滋,刘海祥,吴杰.心电信息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575 3,张麟,王爱环,李定乾,等.100例正常血压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4,22(3):178 4,张维忠,龚兰生,陆华.24小时动态血压参考数的正常参照值.上海医学,1992,15(9):178 5,吴杰.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学及临床意义.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7,5:314 6,张玉传,阮萍,马建新,等.动态血压负荷值对高血压病并靶器官损害的评价.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7,5:287
上一个医学论文: 经纤支镜检查确诊肺和支气管内膜结核21例 下一个医学论文: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后远期疗效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