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治性自发性气胸的治疗体会 |
|
陆惠昌 陈秀娟
自发性气胸是肺科的四大急症之一,也是内科的急诊范畴。一般资料中报道占呼吸系疾病的7%~10%,其中一部分较为难治。所谓难治性气胸,目前诊断标准还没有统一,我们初定为:①气胸病程长,肺复张时间在4周以上者;②气胸反复多次发作>3次;③全身情况差,肺气肿,肺大疱明显,肺功能差,按一般气胸治疗效果不理想者;④肺结核,肺部感染不易控制者,有局限性多腔性气胸,又有胸膜粘连者,影响气胸愈合者。 以上这类气胸常见于发生在慢支、肺气肿、肺结核、肺大疱、哮喘等疾病基础上,患者肺功能差,机体抵抗力低下,病程长,经济条件差,患者及家属又都主张内科保守治疗,这对内科或肺科医师带来了棘手问题。我们在20年临床工作中遇到符合难治性气胸有完整资料病例22例,治疗体会如下。
1 一般资料
临床病例22例,其中男19例,女3例,年龄为20~77岁,平均年龄为47岁。肺压缩程度从20%~95%,左侧气胸15例,右侧气胸5例,双侧气胸2例;气胸病程最长126天,最短为3天;有慢支肺气肿16例,肺结核3例,哮喘1例,肺大疱2例,自动出院2例,其中1名死亡。
2 治疗体会
2.1 诊断 气胸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在慢支、严重肺气肿、肺大疱、大肺空洞、哮喘等肺功能差的病例中,诊断较为困难,物理体征不易区别。例1,男,54岁,有慢支史10年,渐进性呼吸困难入院,X线胸片报道也未发现有气胸征象,而再作电视透视或床边复摄胸片,患者已无法忍受,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端坐呼吸,无法进一步检查,遇到这种患者应作诊断性穿刺帮助鉴别。 2.2 诊断性穿刺 选病侧,呼吸音最低处叩诊最过清音处为进针点,用注射器在局麻下慢进针,如见针蕊自动退出,有气体排出即是气胸,这样的患者单用气胸箱抽气治疗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应作胸腔插管闭式引流排气治疗。 2.3 胸腔插管闭式引流术(有二种方法) 2.3.1 经皮细硅胶管排气引流 ①用16号不锈钢针特别套管,内有针蕊;②取3mm医用硅胶管,长为20cm;③方法:患者取半卧位或任何舒适坐位,在端坐下也可操作常规消毒,取积气最多部位,局麻下套管针插入达胸腔,退出针蕊,沿套管内壁插入硅胶管,边插边退针,只留硅胶管在胸腔内长度2cm左右,并固定即可,接通引流水封瓶。优点有:①手术时间短,可在2分钟左右完成,抢救高张性气胸,优点突出;②不需切开皮肤,局部组织损伤少,患者对穿刺易接受,基本无痛苦,恢复快;③术后并发症少,无全身反应;④比皮肤切开引流省时、省力,痛苦少,无出血,肺复张时间无差别。 2.3.2 第二种方法是传统式 ①手术皮肤切开钳夹插入橡皮引流管;②曲路卡插入法(方法略)。关于水封引流瓶以单瓶引流为好,如有积液者用双瓶,作者体会单瓶引流好,排气量大、快,虽从物理角度双封瓶与单瓶排气压力无差异,但临床上双瓶引流差些,且易造成阻塞,不知同道有否此同感。 2.4 负压吸引应用问题 一般讲气胸排气引流不需用负压吸引,胸腔排气大小,引流成功关键是胸腔内压和大气压差有关,呼气时胸内压大于大气压时我们一般用单封瓶引流,下列情况者用负压吸引:①呼气时胸腔内压力小于大气压,而气胸压缩带存在者;②气胸引流时间超过2周,气体不易排出者;③肺压缩时间过长,肺表面纤维素形成,不易张开,而X线片上积气较多者;④已用排气引流,但患者咳嗽剧烈,压力高,出现皮下气肿或纵隔气肿者,均可考虑用负压吸引。负压调节管置水深8~12cmH2O为宜,不宜吸引时间过长,间歇改用单封瓶引流,有利于胸膜破口愈合。如负压过大,肺破口处气流大造成不易愈合,主张患者在无呼吸困难状态下,间歇停用负压吸引,同时床边拍胸片了解气胸程度,如压缩在20%以下,患者无气急可改单封瓶引流,负压吸引由小到大,由短到长,间歇为宜,如过大过快易造成复张性肺水肿。 2.5 胸膜腔化学粘连剂的应用 该法用无菌某种化学剂注入胸膜腔,使其产生无菌性化学性胸膜炎,造成胸膜腔人工粘连,达到粘住破口,防止气胸复发为目的,常用有高渗葡萄糖、四环素、纤维蛋白原、自身血等。例2,男,58岁,患有肺结核合并左侧气胸,插引流管2月左右,因经济困难而自动出院。当时带简易引流瓶回家,随访时用50%葡萄糖20ml加四环素0.5g稀释后从引流管内注入胸腔,1周后无气体排出,左肺已复张,4年未复发。用粘连剂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胸痛、低热,给予止痛剂后消失。 2.6 抗生素的应用 难治性气胸,病情重,往往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而且均已不同程度用过多种抗生素,故选择有效抗生素对治疗气胸也较重要,这类患者肺[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18例临床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126例脑血管病与兼症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