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入性胎盘的临床病理分析及保守治疗 |
|
丁红武 周长银 孟祥庭
植入性胎盘是产后出血中较罕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导致产妇死亡。自1988年到1998年在市立医院分娩10 000例次产妇中,植入性胎盘8例,4次部分性植入性胎盘行次全子宫切除术;2例完全植入性胎盘行子宫全切术;2例部分植入性胎盘给予保守治疗,现将保守治疗成功2例报道如下。 例1,患者21岁,未婚,孕7个多月,要求终止妊娠,于1992年11月20日入院,末次月经1992年4月26日。平素身体健康,月经15(4~5)/(30~35),规律,孕1产0。入院检查身体,意识清,发育正常,营养良好,体温正常,血压127.8/71.4mmHg(1mmHg=0.133kPa),心肺正常,腹膨隆无压痛和无反跳痛,肝脾不大。宫底脐上二指,LSA胎心音138次/min,规律。妇查外阴,阴道均无异常,宫颈稍软。于1992年11月20日14时30分行雷夫奴尔100mg羊膜腔内注射,术中顺利。21日15时出现规律性宫缩。22日7时顺利娩出一个7月死胎。胎儿娩出后35分钟胎盘不下,肌注催产素10U,轻压宫底,牵拉脐带无效,而行徒手剥离胎盘术。术中发现,胎盘附着于左侧宫底部,大部分与宫壁粘连,出血不多,即剥离出约2/3胎盘组织。剩余1/3胎盘与宫壁牢固粘连,剥离时有胎盘内陷现象,考虑为部分胎盘植入,停止宫腔操作,并做好手术准备。观察患者一般情况良好,阴道出血200ml。查胎盘约2个小叶缺损,给予静脉注射催产素,肌注麦角新碱并对此病例进行讨论,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诊断为“部分植入性胎盘”。考虑患者未婚,一般情况较好,阴道出血不多,决定保守治疗,暂严密观察,应用宫缩剂促进宫缩。大量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为促进植入胎盘变性,坏死机化和吸收,给予环磷酰胺静脉注射,同时配合中药生化汤加减以活血祛淤,治疗10天停药。行妇科检查:宫体约3+月妊娠大,恶露量不多,不臭。体温一直正常。产后2周自阴道流出烂肉样组织约4cm×3cm×3cm大小,送病理报道为“坏死胎盘组织”。产后1个月查子宫约40天妊娠大,恶露呈白色,体温正常出院。嘱如无异常半月复查,后失访。 例2,患者孕2流产1,现足月分娩,产后70分钟胎盘不下,接生员行徒手剥离胎盘术未成功,出血较多,转入市立医院,入院后出血量减少。查血红蛋白90g/L,给予输液并输血,宫腔探查,宫颈口松,胎盘附着子宫体右侧壁,即行徒手剥离胎盘术取出大部分胎盘组织检查部分小叶缺损,因胎盘组织粘连甚牢剥离困难,疑为植入性胎盘,停止操作,并应用宫缩剂,严密观察。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出血不多,给予环磷酰胺局部注射3天,体温上升高达38.5℃,白细胞16.7×109/L,中性0.9,妇科检查,宫体约4月妊娠大小,轻压痛,恶露量不多,不臭。改用环磷酰胺静脉注射,并加量抗生素,2天后体温、血象正常。产后10天突然阴道大量流血约200ml左右,色暗红,但无组织物。经讨论,在输血输液做好手术准备的同时给予清宫术,术中清出约40g组织物,送病理报道为“坏死胎盘”,清宫后停用环磷酰胺,继用抗生素和宫缩剂,1周后查阴道出血不多,宫体约2月妊娠大,停止一切药物,继续观察2周无异常出院。后随访行子宫输卵管造影,子宫恢复正常。产后5个月月经来潮。 讨论 发病率:植入性胎盘较罕见,各家报道不。,国外报道发病率为1∶2 000;1957年王大增等报道为1∶5 018;我市市立医院1988~1998年的10 000例次中有8例,发病率为1∶1 250,差别是较大的。 原因:多由于子宫内膜缺乏或发育不全所致。常见于子宫内膜创伤性或炎性损伤及瘢痕形成之后,如反复或过度搔刮宫腔,严重子宫内膜炎,剖宫产或肌瘤剜出术后瘢痕,以往曾有徒手剥离胎盘史,粘膜下肌瘤等。并可见于母体正常免疫功能缺陷,胎盘的合体细胞结节芽状突出于绒毛间隙,绒毛小叶过度增长所致。例1患者因无其他病史可能属此种原因。例2有人工流产病史可为子宫内膜损伤而致。 病理:正常情况下受精卵所以能植入宫壁,全依靠滋养层细胞具有“侵蚀”性能。这时母体组织对绒毛滋养层细胞的这种特性,既要适应又必须有一定的防御与限制作用,否则滋养层细胞就可能过度增生侵蚀,成为植入性胎盘,甚至成为肿瘤的基础。但如限制和防御的功能过强,则滋养层细胞就无法在母体内暂时寄生,最终必导致妊娠中断。因此,“侵蚀和反侵蚀”必须充分协调,妊娠才能顺利继续。通过电镜观察,在滋养叶组织与蜕膜接触部位常发生纤维蛋白样变性,因而在成熟胎盘绒毛的滋养[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继发性胸腔积液12例临床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18例临床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