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苷必妥联合无环鸟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马英莲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在我国发病率极高,且易转变为肝硬化,其病理基础是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持续活跃的复制,导致肝脏损害和免疫功能紊乱,对其治疗,目前无特异方法,我科采用苷必妥联合无环鸟苷治疗慢性乙肝,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组观察70例均系1996~1998年传染科住院患者,按1990年(上海)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标准:诊断为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30例,慢性迁延型肝炎40例,治疗前未用抗病毒药物、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持续6个月并二次以上HBeAg、HBV-DNA均为阳性,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3例,治疗前两组在年龄、性别、病型及肝功能等方面皆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苷必妥每支加入注射用水2ml溶解,肌肉注射,12周为1疗程。第1~4周,每日1次,每次2支,第5~12周,每2日1次,每次2支。无环鸟苷15mg/kg,分4次口服,总疗程60天;对照组:给予肝炎春冲剂15g,1天3次口服,并服肝太乐,维生素C,总疗程为60天。
1.3 观察项目 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变化比较。主要观察食欲,有无乏力、肝脾大。每月抽血查ALT、HBeAg、HBV-DNA。并在治疗结束后和治疗停止后3月进行疗效观察。

2 治疗结果

2.1 治疗前两组多有纳差、乏力和肝脏肿大,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的症状和体征好转率为97%(36/37),而对照组为94%(31/33),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2 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乙肝标志物变化的比较,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二组的HBeAg和HBV-DNA阴转率(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学指标阴转率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结束时 治疗结束后三月
HBeAg
例数(%) HBV-DNA
例数(%) HBeAg
例数(%) HBV-DNA
(例数%)
治疗组 37 16(43.24)
15(40.54)
17(45.94)
16(43.24)

对照组 33 2(6.06) 1(3.03) 3(9.09) 1(3.03)
χ2 值   12.624
13.918
11.609
15.339

P 值   <0.01 <0.01 <0.01 <0.01

  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BeAg阴转率分别为45.94%、9.09%,二者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χ2=11.609,P<0.01),同时两组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3.24%、3.03%,二者之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5.339,P<0.01)。
3 讨 论

  苷必妥系从免疫的动物脾组织细胞中提取的具有抗乙肝病毒的转移因子。其主要成分为寡核糖核苷肽,具有调节和增强机体特异性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功能,具有依赖抗原的特异性系统活性。即在乙肝抗原存在时,苷必妥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增强和传递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又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作用,使机体免疫细胞能识别被感染的细胞,从而清除病毒,加速机体康复。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地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无环鸟苷为抗DNA病毒药,能被病毒特异性胸腺嘧啶激酶转化为单磷酸酯,受细胞酶的作用继而转化为三磷酸酯,对乙型肝炎病毒DNA多聚酶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国内有文献报道单用无环鸟苷静脉滴注抗乙肝治疗有效。但是HBeAg阴转率不满意[1]。苷必妥联合无环鸟苷治疗乙肝HBeAg、HBV-DNA阴转率较高。应用苷必妥联合无环鸟苷治疗慢性乙肝,治疗组结束治疗3个月随访HBV-DNA阴转率为43.24%、3.03%,HBeAg阴转率为45.94%、9.09%。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苷必妥联合无环鸟苷治疗慢性乙肝能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疗效满意。

作者单位:马英莲(810007 西宁 青海省人民医院)

  参 考 文 献

1,熊开钧,王心禾,黄华芳,等.无环鸟苷抗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疗法的追踪观察.中华传染病杂志,1989,7(4):241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地奥脂必妥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