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地西泮在木僵状态中运用研究

赵宜生 汪小平 程社善

  木僵状态是目前精神科临床上已较为少见的一种描述性状态,其鉴别诊断在临床上确有重要意义。我们对1992~1998年间以木僵状态收住院的10例患者,运用地西泮治疗情况进行了研究。

1 一般资料

  在10例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年龄19~45岁,平均38岁。农民6例,工人4例。已婚6例,再婚2例,未婚2例。既往有精神分裂症病史4例,有抑郁症病史2例,首次发病4例。

2 治 疗

  对常规检查确认为木僵状态者,予25%葡萄糖溶液20ml+地西泮20mg缓慢静脉注射,原则上1分钟注入地西泮1mg,同时密切注意患者呼吸等生命体征,适时调整注射速度。此时医生主动活动患者的肢体,主动与患者交谈(根据病史,掌握患者最关注的问题)。治疗有效后停止注射或用完全部药液。

3 判断有效的标准

  患者能与医生进行有效交谈,能主动吞咽、活动四肢,能主动进食并配合检查和治疗。

4 结 果

  10例患者在首次治疗后8例取得满意效果,能够进行有效的神经系统、躯体、精神科检查,根据检查和病史,4例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紧张型,2例为抑郁症,2例为反应性精神病。4例精神分裂症紧张型患者病情有反复又分别进行2次同样治疗,对木僵缓解效果同样满意。随后对他们分别进行抗精神病和抗抑郁治疗,最后均以痊愈出院。另外2例地西泮治疗不能缓解其木僵状态者,行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升高,呈镜下血性,白细胞分别为56×106/L和63×106/L。脑电图呈弥散性损害,并有神经系统体征。均诊为单纯疱疹性脑炎,予抗病毒、地塞米松、脑细胞代谢促进药等治疗,以显著进步出院。10例患者共进行18例次治疗。

5 讨 论

  木僵状态可见于各种精神疾病,主要有:紧张性木僵、心因性(反应性)木僵、抑郁性木僵、器质性木僵,罕见有躁狂性木僵等[1]。由于病种各异,治疗方法也就大相径庭,因而其鉴别诊断就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鉴别出器质性木僵。
  虽然可以通过深入了解病史,反复神经系统、躯体及精神科检查作出鉴别诊断,但常由于患者家人对病史不甚了解,加之患者不言语及不能配合检查,肌张力升高等给神经系统检查结果的评定带来困难,使鉴别诊断往往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而静脉注射10~20mg地西泮却可以缓解器质性木僵以外的木僵状态,这首先为鉴别器质性木僵提供了一个便捷、有力、安全的证据。也为及时准确地对器质性木僵进行治疗和病因学诊断提供了前提。由于木僵状态的缓解使精神科检查变得有效而易于深入,使及时准确地对“功能”性木僵作出鉴别成为可能;在患者家属不愿意接受ECT治疗的情况下,更能及时缓解木僵,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及时解除患者痛苦,减轻其经济负担。
  刘铁榜曾报道10~30mg地西泮缓慢静脉注射,对紧张性木僵状态可能产生戏剧性效果[2]。奚巍近来报道过1例[3]。我们的实际研究支持他们的意见。地西泮主要作用于脑部的苯二氮唑受体,并影响功能上相关的某种γ-氨基丁酸(GABA-A)的受体,共同影响氯通道,增强GABA对神经元自限性抑制作用,缓解木僵状态的机制可能与此有关。作者认为,地西泮能迅速缓解非器质性木僵状态,同时对木僵状态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此方法值得临床广泛运用,以便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赵宜生(244000 安徽省铜陵市第三人民医院)
汪小平(244000 安徽省铜陵市第三人民医院)
程社善(244000 安徽省铜陵市第三人民医院)

  参 考 文 献

1,夏镇夷,徐韬国,张明园,等主编.实用精神医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28
2,刘铁榜,藏德馨编著.精神分裂症生物学研究进展,第1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86
3,奚巍,毕旭军.地西泮解除木僵状态1例报道.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9,1:50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43例地西泮中毒的观察及急救护理
    地西泮联合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取器
    利多卡因联合地西泮应用于分娩镇痛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