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纤酶治疗脑梗死30例观察 |
|
关中宪
我们于1997年8月至1998年9月使用国产降纤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0例,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所有病例均经CT证明及临床确诊,入选条件为:①年龄70岁以下;②血压经降压治疗可能控制在160/100mmHg(1mmHg=0.133kPa)以下;③无出血性疾病和极度衰弱;④无脑出血和脑栓塞;⑤近期无消化道出血和手术史;⑥血小板计数和出凝血时间正常。 1.2 入选病例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9~69岁,平均年龄51.5岁。 1.3 给药方法 降纤酶10U溶于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1小时内滴完,每日1次,连用3次,其中2例共用5次。治疗期间除常规给抗自由基的甘露醇、维生素E和改善脑代谢的药物外,未用其他药物。 1.4 疗效观察 临床观察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评分标准”(1995)。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评分,并对治疗前后出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流变及尿常规进行检查。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AS软件分析处理,各项指标以(±s)表示,进行显著性t检验。
2 结 果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卒中积分及血液流变学比较(±s)
组 别 积 分 纤维蛋白原(mg/L) 红细胞压积(%) 治疗前 18.795±8.148 37.186±18.786 48.32±5.17 治疗后 13.152±8.724 29.785±15.837 40.72±4.32 t 值 2.763 3.672 2.852
P 值 <0.01 <0.01 <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s)
组 别 血液粘度 血浆比粘度 红细胞电泳时间(秒) 治疗前 7.51±1.52 2.42±0.31 23.09±2.93
治疗后 6.0±0.91 1.81±0.12 16.87±56.82 t 值 3.681 2.345 2.407
P 值 <0.001 <0.05 <0.05
其中有3例患者在治疗后4小时即有明显改善,治疗中只有1例出现镜下血尿外,余无其他出血倾向。 3 讨 论
近年来,蛇毒制剂越来越多的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而降纤酶是诸类药物中的新品,它主要依靠以下作用[1]:①凝血酶样酶降解,消耗纤维蛋白原的作用,使凝血因子缺乏形成低凝状态,使血栓不会加大;②通过增加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tpA活性,加强纤溶活性,不仅可降解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而且对已形成血栓中的纤维蛋白也有降解作用。因此,降纤酶既是一种抗凝药,也是一种溶栓剂。其溶栓作用是间接作用,起效慢但持续时间长,一次用药后48~72小时,纤维蛋白原下降与用药前相比仍有显著差异,有利于防止血栓重新形成。因此,降血酶对血栓病即能防止其生成,又能溶解形成的血栓,在用药后3~4小时就可产生较强的抗凝溶栓作用。 本组病例结果表明,降纤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疗效显著,且无出血等副作用,具有安全,使用简便的优点,值得推广(本文蒙山东省立医院魏长良教授指导,特此致谢)。
作者单位:关中宪(272000 山东省兖州市人民医院)
参 考 文 献
1,杨靖华.蛇毒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引进国外医药技术与设备,1998,2:56
上一个医学论文: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测定其在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意义 下一个医学论文: 地西泮在木僵状态中运用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