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头部巨大胰岛细胞瘤的CT表现 附4例报道 |
|
邓廉庆 江朝根
胰岛细胞瘤少见,巨大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发生在胰头部更少见,我们在工作中搜集到4例,着重报道CT表现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4例胰头部巨大胰岛细胞瘤包括衢县人民医院2例,衢州市人民医院1例,解放军某院1例。其中男1例,女3例,年龄15岁和55岁各1例,另2例为22岁和24岁女青年。临床主要表现有:上腹饱胀,泛酸嗳气,右上腹不适并扪及大包块。B超提示腹膜后肿瘤来作CT检查。 CT装置均为Toshiba体部CT300S,扫描层厚10mm,间隔10mm,全部病例作过增强扫描。 本组4例CT检查后,都作了手术探查及病理学检查。手术病理诊断(胰头部)无功能胰岛细胞瘤。
2 CT表现
本组4例的CT表现综合如下。 2.1 病变部位 全部起源于胰头,并不同程度的侵犯胰颈。十二指肠圈扩大,胃窦后壁受压前移,肠系膜上动静脉向前内方移位,下腔静脉受压变窄。 2.2 病变密度 平扫都表现为巨大分叶状肿块,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后,病变内部不均匀强化,有中心性坏死,周边呈明显强化,强化的周边表现为外缘光整但有分叶,内缘凹凸不平。平扫CT值在9~35HU之间,强化后可高达46~70HU。 2.3 病变大小 最小的1例为9.0cm×9.4cm×9.5cm大小;最大1例达13.5cm×13.5cm×14cm,另2例病变直径都在10.0cm以上。 2.4 继发改变 除表现有上述的胃肠道移位及肠系膜血管位置改变外,有1例伴发慢性胰腺炎,胰体尾萎缩,部分胰管轻度扩张,无1例有胆总管扩张,亦无胰头周围及腹膜后淋巴结病变。
3 讨 论
3.1 胰岛细胞瘤中,无胰腺内分泌激素过多,不表现出与激素相关的特异症状者,称之为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本组4例均属此例,手术后病理学最后诊断都为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3.2 本组病例与文献资料[1,4]相符,缺乏临床特征,仅有肿瘤推挤压迫症状,如食后饱胀,上腹隐痛或不适,腹部肿块是患者就诊的首先主诉,肿块触诊常是:位置深在,边界不清,活动度小,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巨大肿块,主要是从胰头向胰颈发展,胆总管末端常不受严重压迫,胆总管无1例扩张,因而临床上都没有阻塞性黄疸症状,有的学者曾搜集到国内文献中报道过的94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发现阻塞性黄疸的仅1例,所占比例只有1%左右。 3.3 CT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3.3.1 当临床症状不明显,而CT发现胰头部有较大实性肿块,尤其是10.0cm以上的胰头巨大肿块,更应考虑到本病。 3.3.2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属多血管性病变,作CT增强扫描时,强化显著并有特征-瘤内部分强化,周边显著强化。因此,当发现胰头巨大肿瘤,具有上述强化特征时,应将本病作为第一诊断首先考虑。 文献报道约1/5病例出现细小结节性钙化[2,5]。本组2例有此表现。 3.3.3 文献报道[4,5]恶性(无功能胰岛细胞癌)病例,有肝和(或)肝门淋巴结转移时,在CT图像上仍很少侵犯胰周组织,且从不累及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周围的脂肪间隙。本组病例均属良性,无这方面的体会,但在鉴别诊断时应该引起重视。 3.4 本病诊断的定位准确率可达82%[1],但定性困难,在CT的鉴别诊断方面仍有较大限度,认为在影像学的诊断工作中,应从易到难,综合应用,先行非侵入性超声检查,再作CT检查,特别强调应作CT增强扫描,必要时作MRI及至选择性血管造影。最后为手术探查,以求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邓廉庆(324000 浙江省县人民医院) 江朝根(浙江衢州市人民医院)
参 考 文 献
1,俞深甫,等.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病例报导文献综述).浙江省CTMR学术会议论文集,1996.140 2,李占元,等.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9例报告.中国肿瘤临床杂志,1991,18:358 3,佟蔚廷,等.表现为进行性梗阻性黄疸的胰岛细胞瘤1例.中国肿瘤临床杂志,1991,18:253 4,白人驹.胰岛细胞瘤的CT检查.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8,4:212 5,FeiKema FA,et al.CT Features of nonfunc Tioning eslet cell c[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B超显像确定胆囊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下一个医学论文: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TNF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