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对椎 |
|
冯莲英 王静 陈超
紫外线充氧自血回输疗法(VBIO)是一种疗效较确切的物理疗法[1]。临床上多方面的疗效报道不少,但对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影响方面未见报道,本文就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采用VBIO疗法前后观察TCD的变化,以了解其疗效对TCD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40例,均为我科住院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35~68岁,平均51.8岁。全部符合全国第三次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2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和病情等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①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VBIO疗法,采用河南省光电科学仪器厂生产的ZWG-B2型VBIO治疗仪,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抽取肘静脉血200ml,体外抗凝置于治疗仪中以10个生物剂量的紫外线封闭式照射,并以5L/min流量同步充氧10min,再回输给患者,隔日1次,7次1疗程。②对照组用5%葡萄糖500ml加灯盏花30ml,5%葡萄糖250ml加胞二磷胆碱0.5u静脉滴注,每日1次;口服VitE100mg及尼莫地平30mg,每日3次。2周1疗程。 1.3 观察指标 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1疗程后分别做TCD检查,采用西德EMG公司Tc2000s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小脑后下动脉(PI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血流速度,尤其是椎动脉内径(D),每分钟血流量(Q),压力降半时间(HT),阻力指数(RI),窗口指数(WI)等血流频谱参数进行测定比较,两样本均数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20例疗前TCD异常18例(90%),疗后11例(55%),下降35%,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由85%降为70%,下降15%,差异无显著性,P>0.05。TCD异常主要表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减慢,提示其血管支配区脑血流量减低,同时出现频谱异常,表现上升支末段上升速度减慢,RI明显增高。收缩峰圆钝S2>S1。治疗组VBIO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系统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显著增快,脉冲多普勒频谱分析示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而对照组则不明显(附表)。
附表 2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系统平均血流速度及TCD测值比较
组别 平均血流速度(cm/s) TCD测值 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 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 治疗组 VA 31.8±8.9 36.8±5.5 <0.01 D(cm) 0.22 ±0.07 0.38 ±0.05 <0.01 BA 37.8±9.8 41.6±5.8 <0.05 R(ml/min) 110.00 ±30.00 190.00 ±40.00 <0.01 PICA 27.1±7.7 31.9±5.3 <0.01 RI 0.81 ±0.05 0.54 ±0.07 <0.01 PCA 36.5±6.5 38.2±6.0 >0.05 WI 0.55 ±0.05 0.94 ±0.02 <0.01 HT(ms) 135.00 ±20.00 168.00 ±18.00 <0.01 对照组 VA 32.1±9.2 35.2±3.4 >0.05 D(cm) 0.23 ±0.02 0.34 ±0.03 >0.05 BA 38.1±11.5 40.2±3.5 >0.05 R(ml/min) 110.00 ±20.00 170.00 ±30.00 <0.05 PICA 26.8±8.2 30.5±6.8 <0.05 RI 0.82 ±0.03 0.73 ±0.07 >0.05 PCA 35.7±7.3 37.6&[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关节松动术治疗颈椎病 下一个医学论文: 纳洛酮的临床应用进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