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物骶管注射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
|
潘翠兰 李正英 周新萍
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阶段,由于突出的髓核压迫或刺激神经根和硬膜囊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受压迫症状。患者常有腰部及下肢持续性疼痛和酸胀麻木[1],部分患者由于保护性腰部肌肉痉挛,而使腰段呈“S”侧弯状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以往治疗都采用物理疗法,但不能很快地缓解上述症状,近几年我科采用经骶管注射加物理疗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6~1998年来我科就诊和部分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9例,按治疗先后随机分成2组。①治疗组104例,男63例,女41例,平均年龄44.8岁。②对照组85例,男48例,女37例,平均年龄45.4岁。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腰椎正侧位片、肌电图检查,部分病例进行CT检查,证实有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并排除了脊髓占位性病变。 1.2 方法 ①对照组:超短波选用2cm×15cm电容电极于L4~S1处对置或腰骶与患肢腓肠肌并置,微热量,每次12~15min。牵引采用日本OGGIKEN生产的OL-200型机,牵引重量根据患者病情和耐受力一般约为自身体重的80%,每次25min。按摩手法选用放松与整形复位相结合,每次治疗25~30min。均每日1次。②治疗组:采用利美达松40mg+2%利多卡因5ml+VitB1200mg+Vit B121mg+0.9%NaCl10ml作骶管注射,患者取俯卧位,头低臀高,在小腹处垫高15~20cm,先找准骶骨角,于骶角联线中点凹陷(骶孔裂)为进针处,针尖与皮肤呈45度角,如模不清骶骨角可行臀裂顶点上2 cm处进针,当针头穿过韧带时有一种阻力突然消失的落空感,针尖前面可触及骶骨板,回抽无血液,推药后局部不隆起,有轻度阻力即可证实药入骶管。一般只需注射1~2次。同时配合以上物理疗法。 1.3 疗效标准 显效:注射后疼痛症状大部分或完全消失,腰腿活动不受限,姿势转为正常,直腿抬高试验(-);有效:腰腿疼痛麻木感减轻,直腿抬高较前无明显改变;无效:症状与体征无任何缓解。
2 结果
2组患者经过22d治疗,结果治疗组104例中,显效72例(69%),有效31例(30%),无效1例(1%);对照组85例中,显效36例(42%),有效44例(51%),无效5例(7%)。2组显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疗程比对照组缩短。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据有关资料统计,尸检率为13%,但就诊率一般约为5%,也就是说部分有腰椎间盘突出的人群并未出现临床症状[2]。青壮年发病患者一般都有轻度的外伤或用力时姿势不当即迅速发展为腰腿痛,中老年多为腰椎退行性改变而引起。国外近年来流行木瓜凝乳白酶髓核溶解法治疗,在我国一般以牵引为首选并辅以物理治疗和按摩等方法,在收效较慢或无效的情况下可行全麻复位和外科手术,但也很难避免复发的可能。临床上我们常遇到少数患者不适宜牵引,他们在牵引结束放松腰带时顿觉腰腿部疼痛难忍,以至不能翻动而处于一种特殊的姿势来尽量减轻疼痛,在这种情况下行骶管注射是非常有效的。专家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原因是①由于损伤的组织释放的组织胺而引起的化学性炎症。②突出的髓核引起的免疫性炎症。③机械性压迫而至神经根炎性水肿。④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粘连等一系列无菌性炎症的症状[3]。骶管从解剖角度而言是硬膜外腔的一部分,它与腰硬膜外腔相通,内有疏松的结缔组织、脂肪和丰富的静脉丛,髓核通常从后纵韧带方突入硬膜外腔,所以在骶管进行注射能使药物直接地进入突出的髓核和渗透到神经根周围达到消炎、镇痛、松解粘连和营养神经的目的。
作者单位:潘翠兰 李正英 周新萍 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430060)
4 参考文献
[1] 卓大宏主编.中国康复医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870 [2] 许光旭译,周士枋校.无症状腰椎间盘突出.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2):96 [3] 温建民主编.腰椎间盘突出症300问.北京:北京中医药出版社,1998,32、75、222
上一个医学论文: 112例儿麻和脑瘫残肢畸形手术矫治效果 下一个医学论文: 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治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