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卒中康复期心理障碍的类型及治疗 |
|
邓钰金 徐玲
随着医学模式的逐步改变,人们对医学心理学越来越重视。本文对98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存在的心理障碍类型及综合心理治疗所获得的满意效果作一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急性脑卒中康复期患者98例,男62例,女36例。年龄35~69岁,平均52.6岁。脑血栓形成42例,脑出血2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脑栓塞9例。职业:干部22例,工人18例,科技人员18例,农民16例,经商15例,其它9例。文化程度:大学18例,中专20例,高中29例,初中21例,小学10例。 1.2 评定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抑制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2]及自编量表等对每个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以患者自述为主、家属补充为辅。其中自编量表选择20个内容,将患者分成4组,每项内容根据症状有无和程度不同进行评分,有症状但表现轻1分,重2分,无症状0分。将收集的资料按照1988年制定的我国精神疾病分类试行方案及沈渔主编精神病学(高等医学院校教材1989年版)中的有关诊断标准进行分类。①抑郁型(A组)38例(38.8%):表现为消极悲观、兴趣丧失、失眠纳少、自我评价下降,有自责、自卑感及部份有自杀念头等。②焦虑型(B组)25例(25.5%):表现为烦燥、不安、担心害怕、感觉过敏,尤其是对异常声音过敏,易苦恼、激惹、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及性感缺乏等。③恐惧型(C组)22例(22.4%):表现为情绪紧张,害怕再次中风、害怕死亡、害怕个人单独居住及惊恐易怒等。④行为障碍型(D组)13例(13.2%):其中攻击行为发作性失控7例(7.1%);脱抑制行为6例(6.1%)。前者表现为突然的、短时间的、无诱因、无预谋及无计划的损人毁物行为。后者表现为不适当的性行为和怪癖行为。 1.3 综合治疗 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①B、C组患者采用系统脱敏疗法:此法亦称交互抑制法,首先对患者进行放松训练,让患者想象一个放松的情境,在全身肌肉放松状态下,向患者描述低等级的、能引起焦虑和恐惧的情景直到患者能够在焦虑和恐惧的情景中保持放松为止。然后向下一个更高等级的焦虑和恐惧刺激过度,此时患者仍能保持松驰状态即为有效。2组治疗进度为3个等级,治疗过程为9次。②A组采用精神分析疗法:治疗师可与患者面对面坐下,向他提出问题,解释问题,这种治疗方式特别适用于由最近心理冲突引起的精神疾患,其治疗方法和内容较为灵活,可只按排1次治疗性谈话,也可每周与患者会见1~2次,并可合并使用精神药物或其它躯体治疗,即短程心理治疗。③D组采用隔离室法和正性惩罚法。98例患者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对心理障碍较严重者,加用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对有发作性失控行为的患者加用carbamazepin,15d1疗程,2疗程为限。 1.4 疗效评定 显效:症状消失;好转:症状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变。
2 结果
经过1个疗程治疗,全组显效26例(26.5%),有效39例(39.8%),总有效率为66.3%。无效33例(33.7%)。对33例无效患者进行第2个疗程后,显效9例(9.2%),有效13例(13.3%),无效11例(11.2%),第2疗程总有效率为22.4%。2个疗程总有效率累计为88.7%。11例效果不佳的原因为个人、家庭及一些不能克服的社会因素所致。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疾病,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由于病灶的影响及病后致残的痛苦,患者多表现有心理障碍。改善其心理状况,进而促进脑卒中的康复,无论对于神经病学家还是临床心理学家来说都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课题。本文对98例脑卒中康复期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进行了浅析,同时采用心理治疗为主,药物及其他措施为辅的综合治疗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示心理治疗对脑卒中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单位:邓钰金 徐玲益j阳市中心医院湖南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益阳413000)
4 参考文献
[1] 金 华.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 [2] 赵友文.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老年精神卫生咨询.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98
上一个医学论文: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 下一个医学论文: 间歇性导尿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