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精神病病人院内感染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21~45岁者占住院病人的67.31%(该年龄段是精神分裂症的好发期),精神分裂症肺炎发生率占精神病病人肺炎发生率的88.46%,这些病人的特点是:社会功能损害明显,缺少应有的主诉,生活被动、懒散,自我保护能力差,故易引发感染。其次,病人常处于封闭式病区内,进行强制性治疗,大部分病人因病程较长,长时间、大剂量的用药以及电休克治疗产生的副作用使人体正常免疫功能受损,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部分病人在感染性疾病初期,不能及时准确地诉说自己的病情,往往得不到及早处理而使感染加重。
3.2 治疗的副反应
  在抗精神病治疗过程中,药物及电休克治疗所产生的副作用是导致院内肺炎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抗精神病药物具有过度镇静作用(氯氮平、氯丙嗪),可抑制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使正常的呼吸道生理防御机能下降。[1]当长期大剂量用药后,产生不同程度的唾液增多(据报道氯氮平引起流涎者占64.3%)、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减弱等副作用。[1]当病人处于深睡眠状态或进食、饮水易发生呛咳而致口腔分泌物或胃返流物误吸入呼吸道,导致吸入性肺炎。[2]本组52例肺炎病人中,单用和合用氯氮平43例(82.69%),同期精神科氯氮平使用率为67%,可见吸入性因素占较高比例。此外表3可见,抗精神病药物合并电休克治疗的肺炎发生率是总肺炎发生率的42.59%。大部分病人入院时,病情较重,为极早控制精神症状,常常以电休克配合药物治疗,统计中发现,从住院至发生肺炎的时间,4周以内40例(76.92%),考虑肺炎发生与这段时间治疗力度大、副作用明显有关。在每次电休克治疗后,病人出现短暂的自主呼吸停止、全身抽搐,当抽搐停止出现深呼吸时,易将口腔分泌物吸入呼吸道,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及多次电休克治疗的反应,使正常的呼吸道生理防御机制受损,致肺炎发生率增多。
3.3 对策
  (1)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搞好继续教育:精神科医护人员不仅要掌握本专科理论知识,还应拓宽知识面,掌握边缘学科的知识,准确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去除潜在感染因素,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2)切断感染途径,提高病人的抵抗力:在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基础上改善卫生条件,保持病区内清洁,创造舒适、整洁的环境。定期进行卫生学监测,同时加强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切断各种感染途径,预防各类外源性感染的发生。
  (3)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①对精神症状重、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确切诉说病情的病人,加强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是预防自身感染发生及传播的重要措施。②掌握各种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重点观察、认真对待病人的每一个主诉,仔细分析观察到的每一个症状和体征,如服用氯氮平的病人因唾液分泌增加,加之药物作用病人睡眠深,应督促病人采用侧卧位,协助病人清除口内分泌物,以利分泌物及时排出,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③做好电休克治疗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尤其是电休克治疗后意识尚未完全清醒时,严防窒息及口腔内分泌物吸入呼吸道。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症状学及神经递质的
    我国某县血液筛选后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残
    广西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调查
    云南省瑞丽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自
    住院精神病病人配偶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
    外科疾病伴隐性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端粒酶活性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程关系
    儿童精神性排便异常
    津医精神运动成套测验 JPB 的研制
    精神分裂症病人归因与记忆的研究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病人的围手术期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