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高脂血症的胰岛素敏感性探讨 |
|
田林红 张宏刚 宁英远
【摘 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在合并高血压或高脂 血症时的胰岛素抵抗。方法:采用胰岛素敏感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乘 积的倒数),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组及单纯糖尿病组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胰岛素敏感指数大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 。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存在更为显著的胰岛素抵抗。 【关键词】 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 胰岛素抵抗 高血压 高脂血症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可能是高血压、冠心病、肥胖 、 高脂血症、葡萄糖耐量减低(IGT)和2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1]。但 在2型糖尿病基础上合并高血压或高脂血症时的胰岛素抵抗问题,存有争议。本文通过对2型 糖 尿病合并高血压或高脂血症患者的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AI)、 体质量指数(BMI)、血脂等指标的观察,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在合并有高血压或高脂血症时是 否存在更为显著的胰岛素抵抗。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1993~1998年住院糖尿病患者198例,均为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 能正常者,符合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合并高血压者56例为DM1组,符合1978年WH O高血压诊断标准,血压>160/95mmHg(1mmHg=0.133kPa),男32例,女24例,肥胖者16例,高 血压组同时合并高脂血症者16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者47例为DM2组,男27例,女20例,肥 胖者12例;其余95例单纯糖尿病为DM3组,男50例,女45例,肥胖者11例。所有患者均以饮食 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控制糖尿病,胰岛素治疗者在本文统计时予以剔除。 1.2 方法 所有患者晚饭后禁食12小时以上,次日晨空腹抽肘前静脉血测 空腹血糖、胰岛素及血脂浓度,同时测身高、体质量及血压。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 胰岛素测定用放射免疫法,血脂浓度测定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2(m2),肥胖者诊断标准为BMI≥25。 胰岛素敏感指数(IAI)=1/log(FINS×FBG)[2] 统计学处理: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所有数值采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
2 结 果
2.1 血压和体质量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的收缩压为(164.88±17.71)mm Hg ,舒张压为(97.23±14.09)mmHg;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组收缩压为(119.28±2 1.81)mmHg,舒张压为(76.53±8.01)mmHg;单纯糖尿病组收缩压为(119.94± 16.68)mmHg,舒张压为(76.47±12.45)mmHg。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体质量指数 高 于单纯糖尿病组(q值3.58,P<0.05);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组体质量指数明 显高于单纯糖尿 病组(q值4.33,P<0.0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与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组体 质量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q值0.87,P>0.05)。见表1。 2.2 血脂水平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血胆固醇(CHO)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 组(q值4.85,P<0.01),但前者与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q值2.47,P>0.05);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组血甘油三酯(TG)明显高于其他两 组(DM1及DM3组),方差分析及与其他两组间比较均呈高度显著性差异(q值10.24 及14.32,P均<0.01);单纯糖尿病组血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低于其他两组(DM 1和DM2 q值4.04及4.05,均P<0.05),后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q值0.20,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2.3 血糖与胰岛素水平空腹血糖水平三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糖尿病 合并高脂血症组空腹胰岛素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q值3.14,P<0.05)。见表1。
表1 糖尿病及合并高血压组、高脂血症组有关参数比较()
例 数 BMI CHO (mmol/L) TG (mmol/L) HDL[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异丙肾上腺素对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动周期的影响 下一个医学论文: 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