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 红细胞流变特性的变化及其关系的研究 |
|
郗爱旗
【摘 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红细胞 流变特性的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方法:对78例高血压患者检测了血浆内 皮素和红细胞滤过指数。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 而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随着高血压程度的加重和疾病的进展,血浆内皮素含量明 显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降低;高血压病患者血压与血浆内皮素含量和红细胞滤过指数呈 正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和疾病的进展与血浆内皮 素含量的升高和红细胞流变特性的改变密切有关,血浆内皮素含量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 低参与了高血压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而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可能是导致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 素含量升高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高血压 内皮素 红细胞变形性
内皮素(ET)具有强大的收缩血管作用,是目前已知最强的血管收缩物质。已 知ET通过其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增加周围血管阻力,产生高血压[1];红细胞变形能 力(ED)是保证微循环灌注的重要因素,高血压病(EH)患者ED降低,导致微循环血流阻力和血粘 度增大及微循环有效灌注障碍[2]。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血浆ET含量变化和红细胞 流变特性在EH发病中的作用及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高血压病组:根据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WHO/ISH分类诊断标准选 择高血压病78例,年龄52~68岁,平均(59.7±4.7)岁,其中男性56例,女性22例,均经 全面系统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肝炎、肝硬化、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慢性感染和内分泌 疾患;属轻度高血压21例,中度高血压23例,重度高血压34例;按其危险分层,轻度高血压低危 组10例,中危组11例;中度高血压中危组11例,高危组12例;重度高血压高危组18例,很高危组1 6例。正常对照组25例,来自健康体检者,年龄53~67岁,平均(58.6±4.8)岁,其中男 性17例,女性8例。 1.2 方法 ①血压测量方法:应用水银柱袖带血压,以右臂、卧位为准,连 续测量3次,每次间隔至少30秒钟,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②EH患者和健康者分别于清晨空腹取 血检测血浆ET和红细胞滤过指数(EFI);血浆ET测定采用放免法,按说明书步骤操作,放免盒由 北京东亚放免技术研究所提供;EFI测定:采用美国产的核孔聚酯膜和膜滤器装置进行测定,膜 直径4.6~5.0μm,孔密度4×105孔/cm2,膜厚10μm,EFI越高,ED越差。其批内 变异系数<10%,批间变异系数<15%。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值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 组间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相关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 不同血压水平EH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浆ET含量和EFI的变化 见表1,EH患者 随 血压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浆ET含量和EFI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高血压病各组血浆ET和EFI值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1 不同血压水平EH患者血浆ET含量和EFI的变化()
组 别 n 血浆ET(ng/L) EFI 正常对照组 25 32.7±4.9 5.27±1.08 轻度高血压 21 43.1±6.4 8.96±1.14 中度高血压 23 59.6±6.9 12.77±1.17 重度高血压 34 78.9±7.3 15.84±1.21 F值 28.01 27.89 P值 <0.01 <0.01
注:组间两两比较,各组血浆ET、EFI比较均P<0.01
2.2 不同血压水平EH患者按危险量化分组血浆ET和EFI的变化见表2。 表2 不同血压水平EH患者按危险量化分组 血浆ET和EFI的变化()
组 别 n 血浆ET(ng/L) EFI 正常对照组 25 32.7±4.9 5.27±1 .08 轻度高血压 低危组 10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壮族人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与ABO血型的关联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