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运动应激血压的变化

王浩 马改凤 王银燕 程龙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率比较高,约为40%~80%[1],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后将会加速心血管病、脑卒中、肾病以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及其发展,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资料表明,糖尿病患者中44%死亡原因与高血压有关,而高血压死亡者中有10%患糖尿病。35%~75%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与高血压有关[2]。运动可作为应激状态的一种,糖尿病(DM)患者在运动这一应激状态下血压的变化与糖耐量正常(NGT)人相比有什么变化,本文就此进行了比较。

1 对象与方法

  观察对象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按JNC Ⅵ分期均为Ⅰ期高血压)22例,糖耐量正常(NGT)合并高血压组21例,各组间年龄、性别、体质量及血压值均相匹配,NGT组血压亦为JNC Ⅵ分期的Ⅰ期,两组近1个月均未服降压药。男/女为12/10和11/10,平均年龄为(47.5±2.6)岁。DM组的空腹血糖(FBS)为(9.2±0.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PBS 2h)为(13.2±0.4) mmol/L,NGT组FBS为(4.5±0.3)mmol/L,PBS 2h为(6.3±0.2)mmol/L,心功能、肾功能均正常。
  观察方法为在静息状态下用汞柱式血压计,采取标准方法测量右上臂血压。以220-年龄=极量时的心率作极量运动,极量运动5分钟后立即测量同侧肢体血压,再测运动后2分钟、5分钟、10分钟等各时间段的测量值。观察血压恢复至运动前水平所需的时间以及升压的幅度。以纵座标为血压,横座标为时间绘成运动前后血压反应的曲线图,对比NGT组与DM组各自血压反应的曲线。

2 结 果

  见表1、2和图1。

    表1 NGT组与DM组运动前后收缩压反应变化(,mmHg*)


组别 运动前 运动后
0min 运动后
2min 运动后
5min 运动后
10min
NGT 148±5 168±5 160±4 150±4 146±4
DM 146±4 178±4 180±2 178±4 146±2
t值 1.415 2.113 2.568 2.633 0.53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注:* 1mmHg=0.133kPa

   表2 NGT组与DM组运动前后舒张压反应变化(, mmHg)


组别 运动前 运动后
0min 运动后
2 min 运动后
5min 运动后
10min
NGT 95±2 82±2 82±2 80±2 90±4
DM 94±2 94±2 92±2 90±4 90±2
t值 0.367 2.134 2.238 2.410 0.402
P值 > 0.05 <0.05 <0.05 <0.05 > 0.05



图1 NGT组与DM组运动前后血压反应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NGT组运动后即刻血压升高的峰值低于DM组,而且NGT组SBP 和DBP 均可在5分钟内恢复到运动前状态,而DM组不但峰值高于NGT组,而且恢复到运动前状态所需 时间也较NGT组长约5分钟。运动后NGT组DBP下降约12mmHg而DM组几乎无变化。

3 讨 论

  运动是人体应 激反应的一种形式,在运动中动脉血压调节的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清楚[3]。在运动 这一应 激状态下NGT组SBP虽有升高但并不显著,而DBP略有下降,表明血管弹性较好,舒缩的顺应 性好。体力活动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中介可能是使儿茶酚胺释放减少。DM组运动后SBP升 压反应过高,高于NGT组,DBP几乎无变化,且恢复至运动前状态所需时间也延长,证明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糖尿康口服液质量控制研究
    深圳市居民糖尿病危险因子与Ⅱ型糖尿病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分子变异与2型糖
    心理应激对 型糖尿病人糖代谢影响的对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
    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检测及其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遗传流行病学研
    糖尿病与血栓形成
    长期应用预混型诺和灵30R人胰岛素治疗
    正常妊娠妇女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脂代
    儿童糖尿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水平的观察
    尿微量蛋白及尿酶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
    肝病伴随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处理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