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心力衰竭中临床应用

指导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监护血流动力学 变化趋势,及时调整药物及剂量,判断疗效。③鉴别某些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患者的病因:如 右室梗死、乳头肌断裂、室间隔穿孔、血容量不足、肺梗死等。④对药物和其他治疗措施进 行科研观察。监测过程中在没有二尖瓣狭窄时,导管顶端嵌入肺动脉分支测得的肺毛细血管 楔压与左房压及左室充盈压相似,可用以间接反映左室充盈压。由于Swan-Ganz导管监测可 获得各项血流动力学精确参数,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泵功能状态,以准确地判断病情并指导治 疗,因而在重症监护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有时甚至起决定作用。
  我们于1996年3月以来,对30例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漂浮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后,合理选 择适宜的药物治疗。29例患者于48小时内病情迅速好转并趋于稳定。死亡1例为急性心肌再 梗死患者,4年前曾患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本次为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因总的心肌梗 死范围大,导致严重的泵衰竭,血流动力学表现为PWP高达32mmHg,CI<1.8L/(min.m2), 经用静脉滴注硝普钠、多巴酚丁胺及利尿剂等,PWP有所下降,但仍>20mmHg,说明是心肌源性 泵衰竭预后较差,漂浮导管留置72小时,患者于1周后死于心源性休克。从表1可见监测治疗后 HR、RAP、PAP、PWP较监测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CO、CI较监 测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差别有显著性。表明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用药比仅根据 症状、体征用药更有利纠正心衰。其中4例为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血流 动力学表现符合右室梗死的变化。RAP>10mmHg,RAP∶PWP>0.65,右室舒张末期压>10mmHg ,右室压力曲线呈现舒张早期低垂,继以高原平顶波,其形状如“平方根”样,这意味着右室顺 应性严重受损,是急性右室梗死很重要的血流动力学表现,PWP在正常范围,CI<2.2L/(min.m2),血压低,动脉收缩压<90mmHg,治疗以扩充血容量为主[2],静滴脉通、5%葡 萄糖或等渗盐水,每小时输液量达500~1000ml,直到血压回升,尿量增多,临床症状改善,并维 持PWP在15~18mmHg,CI>2.2L/(min.m2)。可见急性右室梗死的治疗须恰当地扩张血 容量,以增加左室充盈压,才能提高心排血量及抗休克。合理的治疗须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进 行,以减少盲目性,否则多数情况下治疗易偏于保守,因而不能收到满意效果,或因扩容过量, 而有引起急性左心衰竭的危险。
  总之,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心力衰竭诊治中起重要作用,尤其在应用血管扩张剂治疗中 ,常需在血流动力学严密监测下进行,否则剂量不易掌握。使用顶端带有气囊的Swan-Ganz漂 浮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不需X线在床旁可将导管经静脉快速插入心脏和肺动脉,方法简 便安全,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袁德琴(056001 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医院内一科)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膈肌原发性血管瘤合并反复胸腔出血一例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游离氨基酸检测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
    阴道巨大侵袭性血管粘液性瘤伴感染一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生成
    外阴侵袭性血管粘液瘤二例
    冠状动脉造影与三种无创性检查诊断冠心
    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复合控制性降压应用
    祛风法对凉血补肾中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血
    论阿托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
    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复合控制性降压应用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
    获得性血友病A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评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