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耳剑距在食管心电图记录中的价值

刘先德 刘先哲 陆再英

  80年代末,刘先哲等人发现并证明耳剑距(平卧时耳垂下缘至剑突基部连线距 离)在食管心脏起搏中的价值[1],我们进一步观察了耳剑距在食管心电图记录的价 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因心律失常史作食管电生理检查者112例,男65例,女47例,平均年龄44.35(14 ~64)岁。采用DJ-6900 6级(PF)食管心脏起搏电极导管经鼻插入,令第4电极(顶端为第1 电极)插入深度等于耳剑距,各电极依其在食管的相对深度分别命名为耳剑距导联(第4电极), +2.5cm导联(第3电极),+6.5cm导联(第2电极),-1.5cm导联(第5电极)及-3.5 cm导联。第1电极多数人呈胃心电图,故未统计。常规以NIHON KONDEN三导心电图机记录食 管(用胸导)心电图(ECG),肢导电极保留于常规位,记录纸速25mm/s或50mm/s,电压为10mm/mV 。
  统计学处理:测食管各导ECG的P波与T波幅值(正负值时取绝对值的和),不同导联幅值采用F riedman法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 果

  从表1可清晰看到,窦性心律时食管ECG的P波幅值以+2.5cm导联最高,与其他各 导联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r=105.45,P<0.01),相邻的耳剑距导联 及+6.5 cm导联P波幅值也较高。同时可看到T波幅值随导联而变化不如P波那样强,最大幅值在耳剑 距导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r=32.84,P<0.01),但-1.5cm导联 及-3.5cm导联T波依然保持较高幅值。

表1 窦性心律时食管ECG P、T波幅值()


导联 P波(mm) T波(mm)
-3.5cm 1.67±1.33 3.04±2.00
-1.5cm 2.98±2.61 3.35±2.07
耳剑距 3.93±2.54 3.51±2.16
+2.5cm 6.26±2.80 3.29±2.21
+6.5cm 3.52±2.26 2.23±2.13


3 讨 论
  食管ECG记录始于本世纪初,其临床主要应用于心律失常诊断,指导经食管心脏起搏 与复律。导管达到合理部位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简单可靠的方法使导 管迅速达理想部位,主要凭经验与反复调整,既费时,患者又感痛苦。本研究发现耳剑距是指 导食管ECG记录的简单可靠指标,给患者做食管ECG时,只需用导管一比耳剑距,便可确定导管 插 入深度。无论是心律失常诊断,还是指导经食管心脏起搏,P波皆是关键,本结果显示P波在+ 2.5cm导联幅值最高,但在耳剑距导联至+6.5cm导联范围内P波皆有较高幅值,此区间均 是食管ECG记录的合适部位。此范围与以往证明的经食管起搏适宜区间一致[1], 此区间大致与食管心房紧贴区间一致。本资料表明P波幅值离散度较大。因此,我们认为在估 计食管ECG描记时,以耳剑距导联至+6.5cm导联区间为宜,以增加其实用性。临床所用4极 或6极食管电极导管完全可满足此条件,事先确定深度,有多极供选用;若食管ECG效果不理想, 则可能为误入气管或导管折断,而不必考虑深度不合理。
  心律失常时P′波显示受S-T、T影响,T波越小,此段P′波越易显示,本资料显示T波幅值随 导联变化与P波并不完全一致,在-1.5cm导联,-3.5cm导联T波幅值依然较高,推测这 些部位非合适区间。
  结论:耳剑距是指导食管ECG记录简单可靠指标,耳剑距导联至+6.5cm导联是心电图记录的合适区间。

作者单位:刘先德(448000 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刘先哲(443001 湖北三 峡学院医学院附院内科)
     陆再英(434500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

参考文献

[1]刘先哲,陆再英,蔡丽萍.耳剑距在食管心房调搏中的价值一项新指标的临 床研究.中国循环杂志,1990,5:390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