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膝关节损伤后期膝屈伸肌等速肌力测试随访研究 |
|
itation Medicine , Changzheng Hospital , The 2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 Shanghai, 200003 Key words Isokinetic testing; Knee joint injuries;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自Hislop〔1〕等在1967年首次介绍等速运动概念以来,国内外已广泛采用等速运动模式进行运动肌肉的功能测试、评定和恢复运动肌的运动能力的康复训练〔2~5〕。许多研究者〔6,7〕采用等速肌力测试法评定膝主动肌、拮抗肌在膝关节功能活动中的关系、膝屈伸肌在保持膝关节功能稳定中的作用,以及通过膝屈伸肌等速肌力测试结果来指导膝关节损伤后的康复训练,并认为等速肌力测试法对评定肌肉骨骼系统的机能状态和对运动系统损伤后的功能恢复的疗效评定是一种客观的定量指标。 本研究的目的是基于我们以前的研究〔4〕, 通过对双侧膝屈伸肌等速肌力测试研究和放射学检查,评定膝关节损伤后期仍患有膝功能紊乱病人膝屈伸肌的功能状况、膝关节损伤后期的骨关节的放射学改变与膝关节功能的关系,为开展膝关节损伤的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门诊病人中随机选择24例膝关节损伤后期仍有关节功能紊乱的患者。男11例,女13例;年龄28~54岁,平均41.71±6.20岁;体重49~78kg,平均62.00±9.00kg;均为单侧膝关节病损,以另一侧膝为对照,其中右侧损伤15例,左侧9例;等速肌力测试评定的随防时间距膝关节损伤的时间为5~8年,平均5.2±1.4年。 所有病人在膝关节损伤初期均进行非手术处理,如膝关节石膏或绷带固定制动,平均制动时间3.1±1.8周。在去除外固定后均能进行膝关节正常的负重活动。在膝屈伸肌等速测试评定前,全部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肿痛,部分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活动受限。
表1 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一般情况( )
一般 情况 女性 ( n=13 ) 男性 ( n=11 )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年龄 (y) 33~50 42.73±7.53 28~54 40.85±4.96 身高 (cm) 158~173 162.34±10.28 164~179 170.18±9.42 体重 (kg) 49~74 57.46±7.30 50~78 67.36±8.00
1.2 测试评定装置及方法 膝关节功能评定包括膝屈伸肌等速肌力测试评定和双侧膝X-线放射学检查。 等速肌力测试评定采用Cybex-330型等速测试系统(Division of Lumex Inc Ronkonkoma,New York),测试前对测试系统进行常规校正。测试内容为双侧膝屈伸肌分别在测试速度为60°/s、120°/s、180°/s时三组等速屈伸膝运动,运动次数均为5次。考虑病人存在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因此,在本测试研究中未进行膝屈伸肌耐力测试。具体测试方法详见我们以前的研究报道〔4〕。 1.3 测试评定指标 双侧膝屈伸肌峰力矩(peak torque, PT)、单次最大做功量(total work,TW)、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 AP)及其占体重比的比值、膝屈伸力量比值。 1.4 统计学处理 对患侧膝、健侧膝在不同测试速度的测试结果进行t检验。 2 结果 不同测试速度双侧膝屈伸肌峰力矩值及占体比的比较见表2。 患膝、健膝在不同测试速度下膝屈伸肌单次做功量及占体重比的比较见表3。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F波检测在腰骶神经根压迫征的诊断和康复评定中的价值 下一个医学论文: 等速肌肉训练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