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波检测在腰骶神经根压迫征的诊断和康复评定中的价值 |
|
iation;F wave;Amplitude;Time limit;Phase number;Conduction velocity
腰椎间盘脱出压迫神经根引起神经根病损常见于临床,也是康复治疗的主要对象之一。CT检查是被临床所公认的最好的形态学检查方法,但对疗效的评定,临床上发现CT检查所见的椎间盘脱出的情况不会随着症状和体征的改善而有所变化。在功能检查方面,肌电图和F波潜伏期、传导速度的检查对其诊断价值已为临床所承认〔1,2〕,尤其是F波测定对诊断神经根病损有着重要意义〔2〕, 但能否作为治疗效果的定量评价指标,是值得探讨的。另外,多年来国内外文献对神经根病损F波的波幅、时限、相位、出现率也有所关注。为了更全面地应用F波检测技术,进一步发挥F波检查对神经根压迫征的诊断和康复评定的作用,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观察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经CT检查和结合病史、症状、 体征确诊为腰椎间盘脱出症42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19~63岁,平均37岁。病程1周以上,CT检查均显示L5/S1椎间盘脱出, 同时伴L4/L5椎间盘脱出者10例,均为向一侧脱出。以健侧(无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肌电图正常,F波传导速度参照卢氏标准正常〔2〕)作对照。 采用丹迪Cantata TM型肌电图机,检查时室温为25℃左右,分别进行患侧和健侧肌电图(展肌、腓肠肌内侧头和胫前肌)、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F波检查。F波检查时,患者取俯卧位,将单心同心针电极插入展肌,刺激电极置于窝神经干上,阴极朝向近端,以矩形脉冲电流刺激,脉宽为0.2ms,重复频率为1Hz,超强刺激(即较引出完满M波阈值强度大20%~25%),记录灵敏度为0.05~0.2mV/cm,扫描速度10ms/cm,引出16个F波。首先记录引出16个F波所需给予的刺激次数,然后计算其波幅、时限的平均值,计算多相(5相及5相以上)F波所占的数量,同时取F波潜伏期中的最短值,用产科骨盆测径器测出至股骨大转子和大转子至第一腰椎棘突的距离,按公式计算出F波传导速度。此外,其中38例患者经住院行腰椎牵引、手法推拿、电脑中频、超短波及针灸等综合物理治疗2个月后,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分成有效病例和无效病例两组,全部病例再作CT及患侧胫神经F波传导速度复查,并与治疗前结果作比较。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有效:腰骶疼痛基本消失, 下肢麻木较明显减轻,脊柱侧弯改善,活动功能改善,腰腿压痛明显减轻,肌萎缩减轻,肌力增强,直腿抬高试验正常。无效:上述症状、体征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2.2 结果 42例L5/S1椎间盘脱出致S1神经根受压的病例中,30例有肌肉松弛状态下的肌电图可见异常自发电位(纤颤电位或/和正相尖波),部分有肌肉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数减少。 从表1中可见,患侧胫神经F波的时限和波幅与健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说明F波的时限、波幅不能反映神经根病损的情况;患侧胫神经F波传导速度减慢、多相的F波明显增多,与健侧比较差导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01);引出16个F波所需的刺激次数也明显增多, 与健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说明F波的传导速度、相位和出现率能很好地反映腰椎间盘脱出所引起的腰骶神经根病损的情况。 另外,F波检测作为一种康复评定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其中38例患者经住院治疗2个月,前后检查对照观察,从表2看到30例有效病例随着症状、体征的好转,相应受累的胫神经F波传导速度也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 01)。8例治疗后无效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F波传导速度则相应无明显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个别症状加重的患者,F波传导速度也相应比治疗前减慢。而全部38例病人作CT复查,结果均显示腰椎间盘形态学改变与治疗前比较无变化。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脑卒中患者行为记忆障碍的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膝关节损伤后期膝屈伸肌等速肌力测试随访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