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脑血管病患者行为类型与血浆儿茶酚胺关系的探讨 |
|
依然不变。从社会行为医学角度看,我们不同意以往精神病医生的观点,A型行为不是一种缺陷而是为应付某种特定环境下进行竞争而形成的特异的活动和情感的复合体。而作为某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它有着特殊的临床意义。临床在对心脑血管病的研究中,除重视他的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等异常因素外,更要重视“行为类型”因素在发病和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基于以上认识,在临床康复实践中,对A型行为的患者,在患心脑血管病以后,继续积极进行行为矫治,通过改变其行为类型,至少降低A型的强度,提高康复疗效和生存质量,以减少复发率乃至死亡率,不失为重要提示。 本实验有待商讨的问题及注释点:①目前的行为类型标准的划分上,包括Friedman问卷及全国行为医学协作组所制订的A型问卷,都缺乏定量化,不够规范。目前从基因水平已证实,A型行为类型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有很大相关性,即以后血管紧张素转移酶基因缺失检测,为临床判定A型行为类型提供更为客观的辅助手段。②本实验因各种情况及条件的原因,选用样本数量有限观察个体的实验数据呈现非正态分布,所以表4中用应激前后之差作为个体,对数据进行对数处理后,再进行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4〕。
4 参考文献 1 Friedman M, Rosemam RH. Type A behavior and your heart. New York:Springer, 1974. 2 程兰英,郑肖钊,王叶,等.人血浆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0,4(3):189. 3 Frideman M, et al. The relationship of behavior pattern A to state of coronary vasculature: A study of 51 autopsy subjects.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1969, 44:525~537. 4 汤旦林.医学统计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87~190.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急性脑血管病偏瘫的早期康复 下一个医学论文: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型脑瘫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