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急性脑血管病偏瘫的早期康复

王喜全1  张 京2

   早期康复是降低急性脑血管病致残率的关键。脑血管病康复的目的在于改善患者运动、语言、认知和其他受损的功能,使患者在精神、心理和社会上再适应,以致恢复自主功能及社会活动与个体间的相互关系,尽可能地恢复其日常活动能力。为此,我们通过用手法、滑轮、手摇车及脚踏车等康复训练的方法,对50例急性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取得了预期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病例的选择及分组:①符合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确诊为脑血栓形成或脑出血者;②系第一次发病;③脑血栓形成发病后2~3天、脑出血发病后4~14天且病情稳定者。
  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50例,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为42~70岁,平均为59岁;其中脑血栓形成35例,脑出血15例。对照组50例,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为38~68岁,平均年龄为61岁;其中脑血栓形成41例,脑出血9例。两组项配对因素(性别、年龄、偏瘫侧、病期、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价、伴发疾病评价)对比,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进行患肢运动功能ADL,既往史及伴发疾病评价〔1〕两组患者除按常规进行药物治疗外,康复组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每日2~4次,每次约20~30min,强度以患肢肌肉有酸胀感或不适为度。对比治疗共4周。4周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均进行患肢运动功能及ADL评价。
  具体的康复训练方法有:
  手法活动(使用于较危重病人床上训练):①肩部活动:垂直上下抬举活动、由前向后旋转、由后向前旋转。②肘关节活动:屈曲、伸展。③腕关节活动:垂直上下活动、由左向右运动、由右向左运动。④指关节活动:分别做垂直水平运动。⑤髋关节活动:做上下抬举运动。⑥膝关节活动:做伸屈活动。⑦踝关节活动:垂直上下运动、由左向右运动、由右向左运动。
  滑轮活动:①平卧位状态下的活动:上肢做伸屈拉物体及向身体外侧拉物体;下肢做上下垂直拉物体及伸屈拉物体。②坐位状态下的活动同样根据上述方式拉物体。
  利用专利ZL95207318.8手摇车、脚踏车训练,利用肢体正常的一侧,带动瘫痪的一侧肢体被动训练。
  上述康复训练每次活动20~40次,逐渐加量。
1.3 评价标准
1.3.1 患侧肢体运动功能评价:按改良式Fugl-Meyer评分法评定〔2〕,运动积分50分为严重运动障碍;50~84分为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为中度运动障碍;96~99分为轻度运动障碍;100分为功能正常。
1.3.2 ADL评价:按Barthel指数记分法评定〔3〕,总积分0~20为完全依赖;21~61为严重依赖;62~90为中度依赖;91~99为轻度依赖;100为独立。
1.3.3 既往史评分及伴发疾病评分:按“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建议”评分〔4〕。
1.3.4 疗效评定标准:以患肢运动功能的改良式Fugl-Meyer积分分级标准及ADL Barthel 指数积分分级标准综合判定。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两项评价及疗效对比见表1、2。
  疗效判定:痊愈:两项评价达正常;显效:两项评价提高2个等级以上;有效:两项评价提高1个等级;无效:两项评价变化不大。

表1 Fugl-Meyer积分分级标准综合判定


分 组 例数 疗 效 显效率
(%)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康复组 50 4 12 28 6 27
对照组 50 0 8 18 24 12

注:两组相比P<0.01
表2 康复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ADL及
患肢功能评分对比()


评价项目 ADL 患肢功能
评分
治疗前    
 康复组 9.35±12.84 13.24±15.19
 对照组 8.24±14.24 15.78±17.54
治疗后    
 康复组 58.43±25.20 64.15±24.98
 对照组 38.92±2.48 48.22&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急性脑缺血大鼠边缘系统谷氨酸及其受体
    帕金森病和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肌肉硬度
    左髂总静脉狭窄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因诊断的评估
    运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大鼠缺氧缺血
    腔隙性脑梗塞的CT TCD与临床分析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和脑电图评估
    急性肠脂垂炎七例治疗体会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脂水平分析
    心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
    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手术诊治体会
    急性门静脉主干完全性栓塞支架置入术术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