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 高血脂和糖尿病患者血清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
|
顾静雄 唐建英 朱晓红
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都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而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调节异常是这些疾病的病理原因之一。血清内皮素-1主要由内皮细胞产生,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记物[1],同时也是迄今最强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血管收缩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则是作用最强的内源性血管舒张物质[2]。我们通过在临床检测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水平来研究他们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为临床治疗提供资料。
1 材料方法
1.1 检测对象:①高血压患者,31例,年龄51~83岁,血脂、血糖无异常;②高血脂患者,包括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患者,51例,年龄65~90岁,血压、血糖无异常;③糖尿病患者,33例,年龄62~87岁,血压、血脂无异常;④正常对照,健康献血员,30例,年龄18~35岁。 1.2 实验方法 内皮素,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ml,加10%EDTA二钠30μl和抑肽酶40μl,4℃,3000rpm离心10分钟,取血浆;用放免试剂盒(ET RIA Kit北京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均相竞争法直接测定ET含量。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同上采集标本,放免试剂盒(CGRP RIA Kit北京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非平衡法测定CGRP含量。 1.3 结果分析 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
2 结 果
检测结果表明:①血清内皮素-1的水平: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与正常参照相比都有显著差异(P<0.001);②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显著(P<0.001)。
表1 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对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组 别 ET-1 t值 P值 CGRP t值 P值 高血压 93.3±27.1 7.6836 <0.001 39.1±10.4 12.2657 <0.001
高血脂 77.4±21.5 5.8854 <0.001 54.6±15.3 11.1078 <0.001 糖尿病 66.5±20.6 3.2983 <0.001 70.1±13.2 7.3964 <0.001 正常参照 52.8±10.1 117.1±33.8
3 讨 论 内皮素首先是在1988年由日本学者Yanagisawa等从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发现的一种强有力的血管收缩肽,是迄今所知的作用最强、持续时间最久的缩血管活性多肽[3]。目前在生物体内有ET-1、ET-2、ET-3、ET-4四种,组成内皮素家族。ET-1主要在内皮细胞中表达,它在内皮细胞损伤时释放,是其损伤标记物[1]。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促进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的基本原因。研究表明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血栓性疾病发作时血清ET-1有明显升高[1,4]。 CGRP是Amara和Rosenfold等于1982年首次发现的[5],它是在人和哺乳动物内存在的一种含37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主要是降钙素基因在神经组织的表达产物,具广泛的生物学效应,特别对心血管和消化系统。它有强心、扩血管作用,从整体实验表明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大的内源性血管舒张物质[2]。它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来对抗组织损伤,对血管内皮细胞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从实验结果来看高血压患者的内皮细胞损伤最为严重,而且其血管舒张也最为不良,因此就相对高血脂、高血糖而言,对其的治疗应更为重视。对血管收缩、舒张的调整不仅仅对控制血压有用,而且也有利于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及预防血栓性疾病。 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同样存在内皮损伤和血管舒张不良的病因,这是并发心脑血管病的病因之一,因此在治疗的时候,对改善血管舒张状况和内皮细胞损伤也应重视。
顾静雄(214002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 唐建英(214002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 朱晓红(214002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
参 考 文 献
1,王振义,李家增,阮长耿,等.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45~148 2,Bra[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脑梗死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性改变的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 1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