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性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108例临床分析 |
|
薛扬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指腹水患者无明显腹腔内外感染灶而发生的细 菌性腹膜炎症,多发生在肝硬化腹水患者,由于其症状变化多样,诊断易疏漏,且预后差。 现就这一并发症临床诊治中的一些问题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82例,女26例,年龄22~67岁,平均43. 5岁。男女比例为3.15∶1。所选病例均符合1995年(北京)传染病病毒性肝炎会议修 订标准。 1.2 临床特征 所选108例均有腹水。腹痛84例(77.8%),腹部压 痛或反跳痛80例(74.1%),发热83例(76.9%),低血压40例(37%),肝性昏迷22例(20.4%) ,肠鸣音减弱56例(51.8%)。 1.3 实验室检查 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者75例(69%);中 性白细胞>80%者82例(75.9%)。②腹水外观清晰透明36例(33%),混浊72例(67%);白细胞 计数 >0.5×109/L者77例(71%),中性白细胞>80%81例(75%);腹水培养72例,阳性20例 (27.8%),其中大肠杆菌14例(70%),肺炎克雷白菌1例(5%),肺炎双球菌2例(10%),变 形杆菌2例(10%),粪链球菌1例(5%)。③肝功能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异常者85例(78%),血清胆 红素异常者108例(100%),血清白、球蛋白比例倒置89例(82%),凝血酶原时间异常者93例 (86%)。 1.4 治疗与转归 所有病例经临床保肝、支持以及早期应用抗生素治疗, 治愈39例,好转35例,死亡34例,总有效率68.5%,病死率31.5%。死亡原因为 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性昏迷。
2 讨 论
SBP的发生机制:①长期有肝病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下降;②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分布异 常,回盲部可见大肠杆菌繁殖;③肝硬化患者单核巨噬系统功能低下, 门 腔短路等原因,容易引起菌血症的发生;④肝硬化患者易发生肠道、泌尿道、呼吸道、胆道 感染,可因这些部位感染控制不及时而侵入;⑤腹水是理想的细菌培养基,含丰富的蛋白质 、糖与电解质。吞噬细胞在大量腹水中吞噬能力减退,以致细菌在腹水中迅速繁殖。SBP多 数 患者起病较急,脐周或下腹部疼痛、压痛或反跳痛。发热为SBP的主要临床表现。腹水白细 胞计数>0.5×109/L,中性白细胞>80%,具有重要诊断价值。腹水培养70%为大肠 杆 菌,提示肠道是SBP致病菌的一个主要来源,对SBP高危患者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一般首选 喹 喏酮类。由于SBP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病死率高,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警惕。统计病死 率为31.5%与文献报道相符。根据本组病死原因结合文献,作者认为影响SBP预后因素 如下,①肝肾功能:血清胆红素>136.8μmol/L和(或)血肌酐>185.6μmol/L时 ,其病死率为91%。低于此值死亡率仅50%;②并发症的病死率达80%;③感染控制效果:入 院后48~72小时感染得到控制者预后良好。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对降低SBP病 死率至关重要。我们应用羟氨苄青霉素加棒酸治疗27例,有效率88.9%。如疑及厌氧菌 感染可加用灭滴灵治疗。
作者单位:薛扬(江苏省建湖县人民医院 224700)
参 考 文 献 1,梁扩寰,主编.肝脏病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12 2,朱丽英.原发性细菌性腹腔炎研究进展.上海医学,1995,18:788 3,萧树东.腹水.见:江绍基主编,临床肝胆系病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181
上一个医学论文: 青年肺癌与老年肺癌临床异同点对比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声门下腔狭窄纤支镜检查呼吸心搏骤停1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