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60例临床分析 |
|
与脑出血病一样治疗外,值得注意的是Ca 阻断剂的应用,因SAH后蛛网膜下腔中的血液成分与脑脊液混合后所产生的分解产物,如 凝血酶、血浆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纤维蛋白质降解物及K+等[7],可 引起继发性脑动脉痉挛,导致脑梗死。Ca阻断剂可有效地防治脑血管痉挛,常用尼莫地 平针剂静脉滴注,效果较好。本病治疗的另一个关键是防止再出血,有10%~50%的SAH死于 首次发病,再次SAH的病死率升高至30%~60%[8]。本文60例中有7例未愈自动出院 属首次SAH,住院天数从1~10天。2例再次SAH死亡,其中1例住院21天症状已全部消失,因 情绪激动,再次SAH而死亡,另1例系第二次SAH住院治疗18天全部恢复正常,因见到多年未 见老友来探望,闲谈中突然发作第三次SAH而猝死。总病死率首次SAH住院者13.70%(8/ 58);再次SAH住院者50%(1/2)。SAH患者预后一般较好,如不发生脑梗死与并发症,一般不 留下偏瘫、口角歪斜等后遗症,意识障碍发生率较少,已发生过SAH的患者要时刻注意控制 自已的情绪、血压等,防止再次出血。复发SAH的病死率和再出血率均高于首次发病者。总 之,自发性SAH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如果诊断正确,治疗措施恰当,能挽救不少患者的生命 。
作者单位:陈德林(浙江省海宁市人民医院 314400)
参 考 文 献 1,邝贺龄主编.内科急症治疗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6 8 2,戴自英主编.实用内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070~2073 3,戴自英主编.实用内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070~2073 4,戴自英主编.实用内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07~209 5,[美]温加登,史密斯,贝内特主编.西氏内科学,第19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5 .200 6,王一镗主编.实用急诊医学,第1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38 7,景炳文主编.急症急救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5.84 8,戴自英主编.实用内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070~2073 9,曲方.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意义.中国实用内科 杂志,1996,16(5):261~263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典型球部溃疡综合征患者615例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43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