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58例临床分析

多伴有脑萎缩,脑室和 蛛网膜下腔扩大,可缓冲脑水肿继发的颅内压增高,加之疼痛敏感组织如血管、神经、脑膜 有不同程度的退化,感知与反应均较迟钝,故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轻,或无头痛、呕吐 ,无脑膜刺激征。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神经细胞减少10%~17%,有的甚至减少25%~30%, 因此对SAH时的应激状态耐受性降低,故老年患者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较突出[2] 。
  再出血、迟发性脑血管痉挛(CVS)与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是SAH急性期三大主要并发症,特别是 前二者,致残和致死率均较高。本组资料再出血11.6%,多发生在SAH后5~14天。这与 以前的观点是一致的,再出血多发生在SAH后2周内,第5~9天最危险。SAH患者经治疗在病 情比较稳定的情况下突然出现:①剧烈头痛、呕吐、烦躁不安;②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加重 ;③意识障碍加重,此时应考虑再出血。在条件许可情况下行脑CT或腰穿检查可证实。我们 认为诊断再出血的最好手段首推CT。因为CT可以鉴别:①颅内血肿;②皮质下白质出血、脑 室出血、小脑出血;③脑血管痉挛。多数患者再出血前有明显诱因。再出血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在首次出血后7~14天为纤维蛋白溶酶活性高峰期,此酶可使破裂口的血块溶解,而在 此时破裂处动脉壁的修复尚未完成,此时加上其他诱因如剧烈头痛,精神紧张不安,血压波 动明显,过早下床活动,用力大便,过多的探视、患者情绪激动等,极易发生再出血[ 3]。再出血的病死率甚高,颅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病死率30%~60%[1]。积极 预防再出血,尤其是近期再出血乃是降低SAH病死率重要一环。临床上除降颅压、止血等综 合措施外,必须绝对卧床休息4~6周,避免一切可能引起血压或颅压增高的原因,如用力排 便、咳嗽、喷嚏、情绪激动、劳累等,有效地止痛和予必要的中枢安定剂,保持大便通畅, 血压高者应予以降血压。
  SAH容易发生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为31.6%~66%。CVS分早发性和迟发性两种,早 期痉挛常发生于起病不久,历时数10分钟或数小时即缓解,迟发痉挛多发生在病后5~15天 [1]。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考虑为CVS:①经过适当的治疗,病情一度有所 好转,再次出现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或上述症状加重时;②意识障碍加重,或者原来 清醒以后转为昏迷;或先昏迷一度清醒以后又昏迷;③局灶症状体征出现或加重;④上述症 状不能用再出血或颅内血肿解释,脑CT或腰穿证实无再出血[4]。钙离子拮抗剂尼 莫地平既能预防CVS发生,也能解除CVS。本组258例SAH并发迟发性CVS 55例(21.3%), 其中128例早期服用尼莫地平20~40mg,每日3次,并发CVS10例(7.8%);130例早期未 服用尼莫地平,并发CVS 45例(34.6%),8例并发脑梗阻。我们认为,对每个SAH患者不 管是否有CVS都要早期服用尼莫地平,这样对预防和治疗SAH后CVS是有一定疗效的。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膈肌原发性血管瘤合并反复胸腔出血一例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非何杰金淋巴瘤一
    伴发干燥综合征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
    儿童多发性硬化九例分析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治疗中的几个
    静脉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转复阵发性非瓣
    阿伦膦酸钠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 在膝关节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生成
    2例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的护理
    左心房原发性恶性肿瘤1例
    脑室外引流治疗继发性脑室出血分析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原发性肝癌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