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那普利和尼群地平治疗 型糖尿病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
|
张惠英
我们选择了40例Ⅱ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高血压者随机分为两组,单一用依那普利或尼群地 平进行8周的治疗,观察其降压作用,尿清蛋白排泄量、糖代谢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40例Ⅱ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94.74mm Hg≤舒张压≤114.29mmHg(1mmHg=0.133kPa)],血BUN、Cr、肝功能均正常。其 中男18例,女22例,平均糖尿病病史(6.8±2.4)年,用药前停用任何降压药2周 ,血糖控制稳定2周。 1.2 药品剂量 依那普利5mg,每日2次,尼群地平10mg,每日3次。 1.3 血压 休息15分钟用统一水银血压计取坐位测右上臂血压。 1.4 血糖、胰岛素 所有病例于服用降压药前和服药8周后分别查空腹 血糖、胰岛素和75g葡萄糖耐量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血糖为葡萄糖氧化酶法,胰岛素为双 抗体放免法。 1.5 尿清蛋白 晨起排空尿立即饮水500ml,至60分钟起留全部尿液, 记录尿量后混匀,测定结果换算为μg/min,测定方法:放射免疫法。 1.6 降压疗效评定 参照1979年心血管病流行病学郑州会议标准[ 1]。 1.7 统计方法 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降压效果(见表1、表2)。
表1 依那普利和尼群地平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动脉血压(mmHg)
项 目 依那普利组(n=20) 尼群地平组(n=20) 收缩压 舒张压 收缩压 舒张压 治疗前 181.9±15.8 104.5±7.5 180.5±14.3 103±5.3
治疗后 148.9±9.02 85.7±8.3 139.1±9.8 78.9±9.0 t 值 2.80 2.68 3.61 2.80 P 值 <0.001 <0.01 <0.001 <0.01
表2 依那普利和尼群地平的降压效果
效 果 依那普利组 尼群地平组 显效 14 17
有效 4 2 无效 3 1 总有效率(%) 17(90) 19(95)
表2示尼群地平降压效 果优于依那普利。 2.2 尿清蛋白排泄量的改变(见表3) 用依那普利的20例中有16例尿清 蛋白排泄量异常,治疗8周后9例恢复正常,7例有所减少,用尼群地平的20例中有15例尿清 蛋白排泄量异常,治疗8周后6例恢复正常,9例有所减少。
表3 依那普利和尼群地平对尿清蛋白排泄量(μg/min)的影响
项 目 依那普利(n=16) 尼群地平(n=15) 治疗前 81.8±28.9 83.7±31.5
治疗后 37.6±18.1 42.5±24.1 t 值 4.612 3.981 P 值 <0.001 <0.001
2.3 糖代谢改变 两药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比较其空腹血糖、胰 岛素、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无显著性差异。 3 讨 论
钙通道阻滞剂对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其中尼群地平的血管选择性较其他钙通道阻 滞剂强,降压效果明显,对心肌抑制作用小,机制为减低外周阻力,较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合 并的高血压患者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单一应用尼群地平国外 有少量报道,在血糖控制的前提下以每日30mg尼群地平单一治疗,显示立卧位血压在用药期 间有显著意义的降低,效果与原发性高血压相似。依那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现 已较多地应用于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作用机制为抑制肾素活性,减少醛固酮分泌 ,增加外源性缓激肽,而降低血压。 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的微量清蛋白尿已被引起广泛重视,认为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指标和 间接反映心、肾、脑、眼微血管病变的指标。高血压是引起或加重蛋白尿的主要原因[ 2[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 下一个医学论文: 海洛因激发哮喘5例报道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