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新评价胺碘酮致心律失常作用临床研究 |
|
3 讨 论 3.1 胺碘酮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Q-T间期延长,可因心室肌 复极不同步而发生激动折返,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扭转性室速、持续性室速、室颤)。胺 碘酮可明显延长Q-T间期,因此传统观念强调,应用此药时,一旦发生Q-T间期延长则须格 外谨慎,若延长了原来的25%应立即停药,而现在认为,胺碘酮虽可延长Q-T间期,但却难 以因此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这是近期通过对Q-T间期离散度(QTd=最长QT间期-最短QT 间期)的研究所发现的。QTd越大,说明Q-T间期越参差不齐,即心室肌复极越不同步,越容 易引起激动折返;相反,QTd越小则越难以发生激动折返。Q-T间期延长容易导致激动折返 发生的本质就是它容易引起QTd增大。如果不能使QTd增大,即使Q-T间期延长明显,也不能 引起激动折返发生。胺碘酮即是如此,它虽可延长Q-T间期,但却反而使QTd缩小。这是因 为胺碘酮主要是使原来相对较短的Q-T间期延长明显,而对原来相对较长的Q-T间期延长较 少,致使Q-T间期趋于均等,使QTd缩小[1]。 当然胺碘酮可导致恶性室性心律 失常的事实不能否定。不过,目前认为这与Q-T间期延长无关[1]。本研究显示治 疗组的室速、室颤发生率与Q-T间期延长程度无相关性,即可反映出这一观点。其致恶性心 律失常的机制可能与本药引起的触发活动有关[1](胺碘酮使K+通道阻滞,致使 动作电位[2]相滞留,从而诱发[2,3]相之间的Ca2+离子内流 ,发生早期后除极[1])。 提示:①胺碘酮使Q-T间期延长为正常现象,是生效 的标志,即便是延长明显,也无恶性倾向。本研究中曾有14例患者Q-T延长至0.6秒也 未发生异常。相反,若Q-T间期不延长,倒说明治疗可能难以奏效,因为本研究显示治疗组 中Q-T间期正常者的有效率明显低于延长者;②本药尽管可以导致恶性心律失常,但机率并 不高(治疗组略高于对照组),其临床意义远远低于治疗学意义。 3.2 胺碘酮与严重窦房结抑制 胺碘酮对房颤的复律效果堪当常用药物 之首,尤其伴心衰时[2],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但临床上不少房颤患者是由SS S引起,由于传统认为胺碘酮对窦房结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致使这部分患者难以受益。可是 ,本研究却显示胺碘酮对SSS患者的窦房结严重抑制现象并不高于对照组。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抑制自律系统作用,且发现其中大多数有逆频率依赖性[3 ],即心率越慢其抑制作用越强,心率越快抑制越弱。因此,用于SSS患者时极易发生窦 房结严重抑制。既往对SSS患者忌用胺碘酮的观念也就自然可以理解。目前研究发现,胺碘 酮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中惟一的没有逆频率依赖性的药物[3],即对功能低下的 窦房结并无过分的抑制作用,而是与其他种类药物相似。另外,该药能扩张冠脉、减轻心肌 氧耗,从而改善窦房结功能,可能也与窦房结不被严重抑制有关。因此,房颤复律时应首选 胺碘酮,即便合并SSS,也应如此。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激素替代与胃肠动力药联合治疗更年期功能性消化不良 下一个医学论文: 善得定对急性胰腺炎微循环影响的探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