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
|
张袁嫒
多年来已发现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数是减少的。近年来,我们观察发现了肝硬化患者血小 板的其他参数亦明显降低。现将我们已检测的64例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分析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160例各型肝病患者均系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114例, 女46例。平均年龄36.4岁。急性黄疸型肝炎50例,慢性肝炎46例,肝硬化64例(其中有 消化道出血者28例;无消化道出血者36例)。全部病例符合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 病学术会议修订的临床诊断标准。正常对照组98例,为同期健康体检者,均无心血管疾病、 肝肾脑疾病、内分泌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史。其中男66例,女33例,平均年龄32.6岁 。 1.2 仪器与试剂 采用日本产SysmexF-800血细胞分板仪及配套Sysmex AD260稀释器、稀释液、溶血素、清洁剂和SysmexTM采样杯。 1.3 方法 患者均于入院次日采指血测定PCT、PDW、MPV等血小板 参数值。并与正常对照组各参数相比,采用t检验。
2 结 果(见表1)
表1 组肝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结果
组 别 例数 PLT(109/L) PDW(fl) MPV(fl) PCT 急性黄疸型肝炎 50 194.36±40.37 12.70±0.81 10.41±0.44* 0.202±0.0018
慢性肝炎 46 97.88±14.85* 11.49±0.91* 10.04±0.55* 0.098±0.0008* 肝硬化 64 79.35±44.90△ 10.10±0.92△ 9.29±0.75 ▲ 0.066±0.0034△ 正常对照组 98 203.85±48.82 12.42±1.21 10.91±1.12 0.223±0.0054 t 值 t*=5.43 t△=7.13 t*=2.02 t△=5.04 t*=2. 24,t△=3.10,t▲=4.26 t*=4.64 t△=4.84 P 值 <0.01 <0.01 <0.05 <0.01 0.01,<0.01,<0 .01 <0.01 <0.01
注:*,△,▲表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表2 各组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结果
组 别 例数 PLT(109/L) PDW(fL) MPV(fL) PCT 有出血组 26 76.36±28.56 9.48±1.34 9.02±0.45 0.0694±0.0012
无出血组 38 84.46±32.72 10.42±0.85 9.85±1.41 0.093±0. 0046 t 值 1.24 2.26 2.42 2.32
P 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从表1中可看出各型肝病患者的血小板各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以肝硬化患者的下降 最为显著。过去认为肝硬化患者PLT的减少主要是因为脾大引起血小板分布异常,以及脾亢 使血小板破坏增加所致。近年的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的PCT降低还与骨髓的造血状态有关。 徐希岳和朴云峰等发现肝硬化患者存在骨髓造血机能受抑制,可表现为骨髓巨核细胞系统受 抑制和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这可能与其免疫状态和肝炎病毒对骨髓的抑制作用有关[1 ,2]。 我们检测的64例肝硬化患者不仅其PLT明显减少,PDW、MPV、PCT均明显降低。有关研究显示 血小板大小和体积,一方面反映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增生、代谢和血小板的生成情况;另一方 面也显示循环中血小板的年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与血小板的超微结构、酶活性及功能状 态有密切关系[3]。大体积的血小板含有更多的糖原、腺嘌呤、核甘酸和正磷酸盐 ,其功能[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体积的变化 下一个医学论文: 组织多肽抗原的检测及临床价值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