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体积的变化 |
|
邢孔鸯
血小板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体积 较大的血小板含有更多的α颗粒,更易于聚集和粘附,因此在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具有一 定作用[1]。我们对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 e,MPV)、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等资料与临床关系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我院1998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急性脑梗死患 者53例,男33例,女20例,年龄48~92岁,平均68岁。所有病例均于发病后48小时内就诊。 根据CT报道,分为大面积梗死组(>5cm2)12例,小面积梗死组(2~5cm2)23例和腔隙性 梗死组18例。选择我院内科同期住院其他病例52例作为对照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43~ 88岁,平均66岁。但排除了急性心、脑缺血性疾病、肿瘤、血液病、出血和严重感染等。两 组性别、年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即采取血液标本,在肘前静脉穿刺抽血1ml,注 入含EDTA-K2抗凝管内,采用日本东亚公司的NE-1500型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按仪器操作 程序进行测定,于2小时内测完。各组的检测数据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2 结 果
两组患者的MPV、PLT参数(见表1)。从表1可见,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PV较对照组升高(P <0.01),PLT计数则较对照组降低(P<0.01)。
表1 两组血小板两项参数检测结果(±s)
组 别 n MPV PLT 梗死组 53 9.22±0.51 191.26±54.32
对照组 52 7.49±0.63 226.83±69.27 t 值 15.73 3.74
P 值 <0.01 <0.01
3 讨 论 资料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比较,MPV明显升高,PLT则降低,表明脑梗死发病与血 小板体积有一定关系。Tompson等研究证实,体积不同的血小板其固有的功能相同,但其聚 集、粘附度和释放量则不同,并与体积大小有关[2]。Eldor报道大血小板含较多 的糖原、腺嘌呤核苷酸、辅酶Ⅰ和Ⅱ以及血小板因子Ⅲ;大血小板对ADP、ADR凝血酶和胶原 的聚集反应较强[3]。在一定的时间内体积大的血小板释放出更多5-羟色胺和β -血栓蛋白等物质,使血管内血栓形成加快,血栓体积加大。以上血小板两项参数的检测可 间接地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对脑梗死的进一步预防研究有一定意义。
作者单位:邢孔鸯(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内科 529200)
参 考 文 献 1,Martin JF,Bark PM,Burr ML.Influence of platelet size on outcome after myocardial imfarction.Lancet,1991,338:1409 2,Tompson CB,Jakubowski JA,Quinn PG,et al.Patelet size as a determinant of pla telet function.J Lab Clin Med,1983,101:205 3,孙才坚译.根据血小板平均体积来预测血小板减少症的出血素质.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 学与检验学分册,1984,2:54
上一个医学论文: 脑卒中患者血清T3 T4测定的临床意义 下一个医学论文: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