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现代的白内障手术切口及缝合

沈勤 周波

  1745年Daviel[1]经角巩膜切口施行了白内障摘除术。1864年Donders[2] 首次报道了手术切口可引起角膜形状的改变。随后,人们对此思想的认识不断加深。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巧的不断改进和手术器械及新材料的出现,白内障摘除合并人工晶体植 入 术的临床效果也日趋满意,然而传统的角巩缘切口和缝合方法常引起术后早期循规性散光, 尔后又向逆规性散光发展而影响视力的提高和稳定。为了减少术后散光和避免医源性散光的 出现,国内外眼科学者对手术切口及缝合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综述如下 。
  Moore(1980)[3]曾报道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散光高于传统白内障手术组2.84D,因 此认为术后的散光可因角膜曲率改变及植入人工晶体位置二者引起。植入人工晶体位置的异 常可能有三种:即前后移位、偏心、倾斜。但是,近年来的人工晶体设计更符合生理要求, 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已很少,尤其是后房型人工晶体。Axt[4]对503例5年观察证 明术后屈光检查结果和角膜曲率改变完全一致,与植入之晶体无关。Olsen[5]、M altzman[6]持同样看法。所以,目前公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之散光主要是手术切 口与缝合所致。

1 术后切口愈合过程与散光的关系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短期内由于切口闭合较紧、组织水肿、眼压偏高等因素使缝线张力增大; 巩膜表层烧灼止血可使巩膜组织皱缩,都可产生大度数的循环性散光。以后又由于缝线对组 织的切割作用和切口处组织水肿消退使缝线松弛、切口愈合不紧及眼球复原的自然趋势,产 生了逆规性散光为主的角膜散光,散光度数减少。3个月后切口全部愈合,屈光状态大 致稳定[7]。

2 切口长度、距离与散光的关系

  人们对切口所引起的手术性散光进一步研究发现:①角膜散光和切口长度的立方成正比,二 者呈直线相关并与非立方的切口长度呈指数曲线相关[8];②散光与切口距角膜缘 的距离成反比;③切口长度≤3mm一般不引起散光[9]。
2.1 切口长度 白内障切口主要分为大切口和小切口两种。大切口一般是 指10~12mm的角膜缘常规切口,用于常规ECCE+IOL植入术。小切口一般是指3.5~4mm的切 口,可用于超声乳化手术后植入折叠型人工晶体:如扩大切口至5.5~6mm,可用于超声乳 化手术后植入常规PMMA人工晶体[10]。由于大切口损坏了圆屋顶式角膜结构的基 础,复原记忆丧失多,早期易受缝线影响产生角膜皱褶,晚期有时切口裂开。故切口越大手 术性散光越大,切口之大小与手术性散光的大小成正比[9]。Maloney报道12mm大 切口的散光是6mm巩膜切口散光的2倍[11]。
2.2 切口位置 ①切口前后的位置:切口愈近角膜视部,手术性散光愈大 ,愈远离角膜对角膜曲率的影响愈小[12];②方位(经线位置):目前切口多放在 上方。把切口做在最陡的经线上,可促使此经线最终变平,如Masket颞侧切口[12] 。
2.3 切口的构筑 切口的构筑方面,人们曾用过二界面、三界面及小阶梯 切口,现在发现了一种富有前途的新式切口建造术,即无缝线小切口术,亦称“皱眉形切口 ”,主要构成包括眉状外切口,巩膜隧道,角膜瓣自身封闭式内切口。Grabow[13] (1991)报道切口扩大到7.0mm仍可自行闭合。
  这种切口的特点是巩膜外切口与角膜缘弧度相反(眉状),远离角膜缘,两端上移,产生强力 悬吊作用,以防止切口下唇下垂;巩膜隧道扩大了切口两层的接触面积,增加粘着力和愈合 面,使切口稳定,闭合严密;角膜瓣状内切口,可借助于眼内压力自行关闭,复位准确,保 持了角膜内表面原有的连续性,减少术后角膜散光;外切口弧形,增加了实际宽度,中央部 靠近角膜缘,便于眼内操作。此切口克服了沿角膜缘切口、放射状缝线引起的切口下唇下垂 、内切口哆裂、切口愈合不彻底、角膜散光大等主要缺点,不仅节约了手术时间,而且比缝 合切口更坚固[13]。Koeh[14]等指出,造成角膜切口散光趋势可能性 最大的是传统的弧形切口,反弧形切口可能性最小。邓承[15]等将超声乳化手术 弧形5mm切口与皱眉形7mm切口比较后也指出,皱眉形7mm切口优于弧形5mm切口。

3 缝线种类、缝合方式与散光的关系

3.1 缝线种类 目前较常用的有尼龙线、Prolene、聚酯线、丝线、Vicryl(铬线) 、Polyglaction、肠线、胶原纤维等。尽管报道众多而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缝线种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现代人类的起源和迁移 来自母性遗传的
    中医现代化的先验批判
    现代中医人才师承教育培养形式的探讨
    浅议对现代中医人才的培养
    利用现代细胞分子生物学方法深化对肾脏
    牙龈出血为首发症状的白血病一例
    放线共生放线杆菌的白细胞毒素
    兔VX2肾移植癌模型传代的改进和螺旋CT
    对现代护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研究
    妇科中西医结合现代研究述评
    抗氧化剂抑制内皮细胞的白细胞粘附不依
    关于中国古代的人贵论
    不同频率及功率密度毫米波辐射对子代的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