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关于Pusher现象的症状学研究

ributes to recovery of Pusher phenomenon.
Author′s address The First Clinical College,Norman Bethune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Changchun,Jinlin Province,130021
Key words Pusher phenomenon ; Dysintegration ; 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

   所谓Pusher现象主要指中枢性偏瘫患者中来自健肢推力而出现的系列症候群,又称Pusher症,Davies(1985)以身体中心轴偏移向麻痹侧的观点描述了此症〔1〕:①多发生在左侧瘫痪患者,且伴有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aglect);②坐位时左臀部负重;③右侧躯干短缩;④站立时重心偏移,姿势歪斜;⑤行走时重心不易向右侧转移;⑥左侧下肢呈屈曲模式,迈步困难等。
  在实际工作中常见到这类患者,康复治疗难度较大。国外有报告认为Pusher现象与单侧空间忽略及运动不连贯( motor impersistence)、失认、 痴呆等的广泛性病变有关〔2〕,但缺少症状学分析。Pusher症与责任病灶关系的报告不多,在康复训练上缺少有效的对策。作者对此进行了下述临床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
  参加临床实验中枢性偏瘫患者86例,其中脑梗塞60例,脑出血(含术后)21例,脑挫裂伤术后5例。年龄61±4.01岁。病人均无意识障碍,其中发病后1个月以内者52例,1个月以上者34例。
1.2 检查方法
1.2.1  Pusher症的临床诊断:笔者认为抓住力学平衡障碍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关键,才容易进行判断。①重心偏移向瘫痪侧,身体正中垂直轴线向瘫痪侧倾斜与地面成夹角。临床表现:坐位时躯干向瘫痪侧倾斜,该侧臀部负重、站立时身体向瘫痪侧倾倒,可感觉到由非瘫痪侧向瘫痪侧的较强的推力。坐或站位的平衡调整较困难。②瘫痪侧躯干肌张力多低下,常见下肢屈肌模式优于伸肌模式。临床表现:瘫痪侧身体略伸长,左右不对称。站立时该侧下肢多呈屈曲状态,无支撑力。行走困难,助力下仍缺少该侧下肢摆动或支撑相的动作。 ③单侧空间忽略及感知觉障碍作为诊断参考条件。
1.2.2 脑部病灶与Pusher症的相关性:以CT或MRI诊断为依据,分析脑部责任病灶。
1.2.3 运动功能评价:采用Brunnstrom分级法,并结合Rivermead运动指数评价〔7〕。
1.3  康复程序
  针对Pusher症发生机理的推论,笔者提出以躯干为中心性的整体训练原则,据此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进行实验性治疗。
1.3.1 提高瘫痪侧躯干的肌张力,改善上下躯干间的联结力:如叩打瘫痪侧躯干肌,提高收缩力,施助力下瘫痪侧躯干屈曲运动,注意保持头直立位,促进翻正反应形成,改善平衡能力。
1.3.2 重心移动:训练早期向非瘫痪侧,后期向瘫痪侧,纠正重心的不正常偏移。如诱导上肢带动躯干的放置训练;保持对称性的起坐训练,可用腰保护带助力进行;侧向坐位移动训练;依靠支持物下的非瘫痪侧下肢负荷训练等。
1.3.3 提高瘫痪侧下肢的支持力:如桥式运动,利用抗阻下的非对称性颈紧张反射等,强化下肢伸肌活性,也可酌情使用膝夹板或弹力绷带增强支持力。
1.3.4 步行训练:如助力下瘫痪侧下肢负荷站立练习、平行杠→平地的助力行走等。
1.3.5 感知觉训练:纠正视觉性垂直定位障碍。如纠正头的非瘫痪侧屈曲倾向、保持正中位,注意患侧范围,也可借助矫形镜自我矫正;运用各种神经促通技术、促进瘫痪侧肢体深浅感觉的恢复,还应配合作业训练。
1.3.6 其它:如ADL、排尿训练等,可因人而异地进行。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关于剖宫产留置导尿两种放尿方法的临床
    关于排便控制反射的研究
    牙髓病 Pulp diseases 
    关于Notch1和Hes1 Hes5在星形细胞瘤中
    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  应付方
    牙髓病 Pulp diseases 
    关于Notch1和Hes1 Hes5在星形细胞瘤中
    关于中医治病之特点的探析
    针灸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关于代谢组学的研
    关于脉冲射频治疗为什么能够治疗顽固性
    关于胰岛 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评估的一
    关于结核病分类法的建议
    关于咳嗽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