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康复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
|
许均黎1 李红艳1 黄 丰1
冠心病的病程较长,患者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医院外生活,因此,开展社区和家庭方面的康复治疗很有必要。作者采用综合性的康复疗法治疗冠心病患者30例,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病例 按1979年WHO诊断标准,1995年6月至1996年6月选择冠心病患者53例,男47例,女6例;年龄53~67岁,平均63.5岁;病程3~11年,平均7.3年。其中心肌梗塞(陈旧性)7例,心绞痛46例,均为非住院患者,并符合如下条件:①心功能Ⅱ级以上;②无严重心律失常;③可长期随访。随机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康复组)30例,对照组2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具可比性。 1.2 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方法 1.2.1 心理治疗:针对患者性格、病情和心理状态,进行有关卫生教育及心理咨询,使患者对冠心病及其病情有尽可能多的了解和正确认识,增强治疗勇气和信心,克服焦虑、急躁或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和不利因素,保持良好的精神和心理状态。 1.2.2 饮食及生活指导:饮食原则为清淡,不饱食或暴食,禁烟、戒酒(大量),禁各种剧烈运动或活动,不可劳累,节制性生活,保持休息环境安静,睡眠充分。总之,生活要充实而有规律。 1.2.3 康复运动训练:早晨及晚餐2小时后运动1~2h,根据病情及全身状况,选择室内慢走、健身操、太极拳,室外步行(500~1000m)或跳舞(慢节拍)等运动。运动时,必须量力而行和循序渐进。出现下列情况应停止运动:心绞痛发作变频变剧、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Ⅲ级以下、血压升高显著。 对入选患者进行个别或集体的介绍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和要求。开始时,现场指导运动训练;适应后,由家人观察,并随时保持联系(包括电话)。 对照组不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两组相同。 观察方法:以心脏事件为终点或截止于1997年6月。每1~2个月(特殊情况除外)到门诊1次,了解病情变化及进行体格检查,必要时查心电图等。比较两组心绞痛、心脏事件发生率及生活质量变化。
2 结果 2.1 随访时间 康复组为5~24个月,平均19±13.6个月;对照组3~24个月,平均15±16.3个月。 2.2 心绞痛控制情况 按统一标准评定。休息状态下,无心绞痛发作为显效;偶有发作(1~3次/24h),程度轻并可自行缓解为好转;显效及好转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两组结果见表1。康复组的显效率及有效率(30%及90%)分别高于对照组(8.7%及60.9%),差异显著(P<0.05)。 2.3 心脏事件 康复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34.8%),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4 生活质量变化 根据改良Barthel指数表评分,结果见表3。表中内容1~6项分别为饮食、抑郁、战胜疾病信心、对疾病、药物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程度。除了抑郁减轻或消失为有效、不变或加重为无效外,余项均以增加为有效,不变或减少为无效。
表1 心绞痛控制情况
组别 例数 显效 好转 有效 无效 例 % 例 % 例 % 例 % 康复组 30 9 30 ① 18 60 27 90① 3 10 对照组 23 2 8.7 12 52.2 14 60.9 9 39.1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组别 例数 急性心 肌梗塞 急性心 力衰竭 严重心 律失常 心脏性 死亡 合计 例 % 康复组 30 1 1 2 6.7① 对照组 23 2 3 2 1 8 34.8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生活质量调查表
内容 康复组(30例) 对照组(23例)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1 26 4 86.7① 12 11 52.2 2 24 6 80.0② 9 14 39.1 3 22 8 73.3① 8 15 34.8 4 23 7 76.7 11[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康复疗效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高血压患者等长收缩合并乏氏动作时中心血流动力学变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