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诱因调查及护理对策

曾咏梅 周小香 卢卉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为糖尿病(DM)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不及时正确处理可引起心、脑、肾及消化系统等重要器官的严重并发症[1]。而在治疗过程中,及时正确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对我科收治的59例酮症酸中毒诱发因素进行调查,并制定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诊治DKA患者59例,男29例,女30例。Ⅰ型DM 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7~49岁,平均(26±6.4)岁;Ⅱ型DM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37~82岁,平均(56±7.3)岁。59例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的分类标准,尿酮定性均为阳性,其中40例HCO3-<20mmol/L;59例中52例有DM病史,7例以DKA为首发表现。死亡2例占3.4%。

2 调查结果

  经回顾性调查59例DKA患者诱因见表1。

表1 59例DKA患者诱因调查结果 (例)


  合并感染 用药 饮食嗜好 精神压力 其  它
上呼
吸道 肺
部 胰
腺 胆
道 泌尿
道 胃
肠道 停用
胰岛素 停服
降糖药 改用
中药 用药
不规则 暴饮
暴食 饮
酒 大量进
甜食 过度
劳累 精神
紧张 不良
刺激 合并
妊娠 死
胎 感染性
休克 血管内
溶血 无明显
诱因
例数 6 9 3 2 4 7 6 3 3 9 11 2 5 5 4 2 3 1 1 1 2
百分率% 10.2 15.3 5.1 3.4 6.8 11.9 10.2 5.1 5.1 15.3 18.6 3.4 8.5 8.5 6.8 3.4 5.1 1.7 1.7 1.7 3.4
累计百分率 52.7% 35.7% 30.5% 18.7% 13.6%


  以上诱因均可引起DM患者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胰高血糖素升高,导致糖代谢进一步紊乱,引起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增多而导致血糖明显升高,发生DKA,严重者可昏迷。因此,提高公众对DM的认识和自我护理能力是预防DKA的关键。
3 护理对策

3.1 做好健康教育
  做好糖尿病教育及社区宣传教育是对慢性疾病控制中的一项基本措施。向患者及公众宣传糖尿病基本知识、并发症的预防及其危害性;教会患者监测血糖、尿糖和饮食控制的方法。使公众从理论上认识到其危害性行动上加以预防,使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到主动参与治疗,能真正理解血糖控制对预防并发症、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起着重要作用,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3.2 减轻心理压力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需终身治疗、严格控制饮食,易使糖尿病患者失去生活乐趣,患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认真治疗,导致严重的合并症甚至危及生命。指导患者调适心理冲突,避免劳累、精神刺激,鼓励其参加有关的活动,与DM患者互相交流心得,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关心和支持其治疗,使其得到心理安慰。
3.3 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3.3.1 预防感染 感染是DKA最主要的诱发因素,本组调查占52.7%。应教会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会阴部、口腔清洁,避免着凉感冒,避免皮肤损伤。有感染时及时到医院就诊,及时治疗。
3.3.2 服药 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当是诱发DKA的重要因素,本组调查占35.7%。患者随意增减药量以致引起低血糖反应、DKA等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Ⅰ型DM患者有DKA倾向,甚至以DKA为首发症状,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应告诫患者不可自行停用胰岛素,并且告之患者中药只能作为治疗的辅助用药,不可作为降糖药物的替代品。
3.3.3 坚持饮食控制治疗 本组调查不良饮食嗜好占30.5%。DM患者应根据身高、体重、活动量等调整适宜的饮食量和饮食结构,指导其进行食物选择、食品交换、食谱设计等,使患者易于接受并能坚持饮食疗法,切忌暴饮暴食及饮酒。患者要学会从血糖、尿糖的波动情况适当调整饮食量。
3.3.4 坚持写治疗日记,定期随诊 每天记录血糖、尿糖的结果,不舒适的感觉及饮食、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糖尿康口服液质量控制研究
    深圳市居民糖尿病危险因子与Ⅱ型糖尿病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分子变异与2型糖
    心理应激对 型糖尿病人糖代谢影响的对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
    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检测及其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遗传流行病学研
    糖尿病与血栓形成
    长期应用预混型诺和灵30R人胰岛素治疗
    正常妊娠妇女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脂代
    儿童糖尿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水平的观察
    尿微量蛋白及尿酶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
    肝病伴随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处理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