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脐静脉注射催产素对第三产程的影响 |
|
卢金香 谭旭 刘辉
催产素是产科常用药,多用于临床第三产程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以加强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正确处理第三产程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措施。我们采用脐静脉注射催产素的方法缩短第三产程,预防或减少产后出血,防止胎盘粘连,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择1997年4~5月在我院顺产分娩无并发症的初产妇80例,年龄23~35岁,孕37~42周,其新生儿体重2 500~4 000 g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脐静脉注射组),对照组40例(肘静脉注射组)。 1.2 方法 观察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迅速在阴道口处(此处离胎盘距离最近)钳夹脐带并断脐,于脐静脉处快速注射催产素20 U加生理盐水40 ml;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肘静脉注射催产素等量注射液,然后记录第三产程的时间、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及有无胎盘残留。
2 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注射催产素对第三产程、产后2 h出血量及胎盘残留的影响 (±s)
组别 例数 第三产程时间(min) 第三产程出血量(ml) 产后2 h出血量(ml) 胎盘残留(例) 观察组 对照组 t P 40 40 3.23±0.71 5.12±1.09 9.102 <0.001 48.23±12.12 66.42±16.13 5.702 <0.001 98.23±12.26 138.00±10.28 15.721 <0.001 0 4 - -
由表1可见,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显著缩短,经t检验,P<0.001,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观察组第三产程出血量及产后2 h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经t检验,P<0.001,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观察组无胎盘残留,而对照组有4例胎盘残留。 3 讨论
催产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但是催产素和多肽一样,能大量被肾脏排泄,少量至肝脏[1]。另一方面孕产妇血浆内含有一种催产素酶,催产素酶是一种糠蛋白,主要作用是降解体内的催产素[1]。肘静脉注射催产素,虽然能直接进入母体血液循环,但一部分被肾脏排泄,另一部分被催产素酶所降解,所以到达子宫的催产素明显减少。而脐静脉注射催产素,使催产素几乎不能被脐血浆降解,这样就有高浓度的催产素到达胎盘及子宫壁,促使胎盘迅速剥离,血窦及时地关闭。 有报道[2]采用20 ml生理盐水中加催产素10 U作脐静脉注射,我们曾精心地思考过这个问题,阴道口到胎盘的脐带长度(15±3)cm,在进行脐静脉注射时,这段长度需要占用一部分容量。显而易见,用40 ml的生理盐水加催产素20 U进行脐静脉注射,到达胎盘及子宫壁药物的浓度、含量都较高,而高浓度、高压力的药物通过脐静脉及其分支到达胎盘及子宫壁[3],与子宫平滑肌上的受体结合而迅速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催产素还与蜕膜上的受体结合[1],促使前列腺素E,前列腺素F的合成,加强子宫收缩,促使胎盘剥离,血窦及时关闭。本组40例采用脐静脉处快速注射催产素后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减少,无胎盘残留。■
作者单位:卢金香(山东省立医院产房,济南,250021) 谭旭(山东省立医院产房,济南,250021) 刘辉(山东省立医院产房,济南,250021)
参考文献:
[1]刘燕宁.催产素的药物特性.中华妇产科杂志,1986,21(6):371 [2]周惠玲.不同途径注射催产素对第三产程影响.中华护理杂志,1994,29(8):453 [3]乐 杰.妇产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6
上一个医学论文: 化脓性角膜炎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的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放置双J导管行ESWL治疗肾结石的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