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钝器伤断指 肢 再植成功率的手术体会 |
|
杨文龙 金肖强 徐旭纯 王 丹
钝器伤所致的断指(肢)具有组织挫伤范围广泛,损伤组织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特别是血管、神经的挫裂伤远比切割伤严重得多,再植手术难度大,易导致手术的失败。我科自1988年7月至1997年12月,施行钝器伤所致的断指(肢)再植40例(52指,1腕),其中失败5指,手术成活率为90.4%,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中,男34例,女6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55岁;再植拇指10指,食指17指,中指12指,环指8指,小指5指,断腕再植1例。致伤原因:有电锯、电刨离断伤,机械或重物轨压断离伤,电扇风叶高速旋转所致断离撕脱伤,其中二例为单手四脂及五指断离再植全部成活;断离后距再植时间最长15小时,最短为2小时。
讨 论 一、断指再植的指征:我们对断指再植的时间、再植适应症一般掌握在6~8小时内,在气温低,或离体指保存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时间可适当延长。断指的远端无严重开放挤压伤,全身无其他严重合并伤。 二、再植手术中需注意的问题: 1.在手术显微镜下彻底清创。钝器所致的断离伤,软组织挫伤范围大,界限不清,只有在手术显微镜下清创,才能准确判断污染、损伤与健康组织的界限,清除肉眼直视下所不能发现的异物及无生机组织。清创完毕后,再用庆大霉素稀释液(200 ml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16万单位)冲洗创口,并浸泡5分钟,我们施行再植术的全部病例,无一例化脓感染发生。 2.注意对损伤血管的识别。我们认为,在所有钝器所致的断离伤口,暴露在伤口内的那一段血管,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断端外露血管呈游离状,或失去正确弹性的血管,损伤尤其严重,都应毫不姑息地切除。近端的动脉,应切断于血管壁无损段,并见有良好的柱状喷血。于仲嘉等[1]报道,对损伤段血管要彻底切除,使血管断端光洁,血管中层和血管内膜清晰可见。为此,在分离吻合的血管时,应选择从正常组织中,分离出一段血管作吻合口,同时,用橡皮筋作指根部环扎止血,而不用止血夹,以减少血管的继发损伤。如血管缺损,可用邻指动脉转移或静脉移植吻合。 3.用1%的肝素普鲁卡因,经常冲洗创面,保持伤面的湿润,并将吻合口血管内的瘀血冲洗干净,同时具有扩张血管,防止血管痉挛,以利于血管的缝合,以及防止血栓形成等作用。 4.对一手多指断离的再植,应掌握各指功能先主后次,按伤情先易后难的原则。如主要功能的断指无法再植时,可将次要功能的断指作移位再植。 三、术后处理中的注意事项:对断指再植术后的病人,应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和加强护理观察。 1.在术后治疗中应按常规抗炎,并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加入丹参注射液6支,静脉滴注,每日二次,连用5~7天。此外,我们对部分病例采取了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用我科自行配制的“创伤1号”其主要成份为:当归尾、鸡血藤、苏木、骨碎补、亢鳖、红花等中药煎剂口服,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病人绝对卧床10天,患指(肢)制动。 2.术后对血循环危象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2,3]。据顾氏的200例足趾移植拇指再造[4],产生危象的原因,一般在术后24小时内发生,均为血管断端吻事口吻合质量欠佳,造成血管血栓阻塞;术后48小时以后发生血循环危象,主要是血管痉挛所致。造成的原因,大多与室温过低、疼痛、换药等刺激,以及收缩血管药物应用有关。为此,我们在手术中,尽力注意高质量的血管缝合,而且在术后注意下列措施:(1)冬季保暖。室温控制在22℃左右,有时可利用灯照以提高手术指(肢)的温度。(2)镇痛剂的应用。使病人减少疼痛刺激。(3)适当延迟伤口换药时间。一般在术后4天施行,解开外层敷料后,内层敷料须用生理盐水湿润后予以更换;但渗血较多的情况下,应及时更换,切忌硬性撕拉。(4)常规应用扩张药物。用654-Ⅱ20 mg静脉点滴,一旦发现再植指(肢)有动脉或静脉血循危象,应尽快处理。首先解除机械压迫,如松解包扎敷料,拆除血管吻合口附近的皮肤缝线及肝素的应用;如是静脉血循危象,经上述处理后效果不明显,可对再植指末节二侧作纵形小切口,持续放血,切口用1%肝素普鲁卡因湿敷,使切口内不致于血液凝固,真正达到持续放血的效果。其中4指发生静脉危象后,经上述放血处理,危象得以缓解。如24小时内血循危象发生,经上述处理无改善的情况下,需及时手术探查处理,重建血供,保证再植指(肢)的成活。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313000
参 考 文 献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68例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化脓性角膜炎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的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