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痫209例临床分析 |
|
王红霞 钟 超
子痫是妊高征发展到最严重的阶段,可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也是围产期母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从1958年至1998年底共有子痫209例。现将这四十年的子痫病例进行分析,藉以反映海岛地区妊高征的防治,以及探讨子痫发病的有关因素。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1958年至1998年底,住院分娩总数40586例,子痫209例,发病率5.15%。由于加强了围产期保健工作,子痫发病率有逐年下降趋势。见表1。
表1 子痫发生率比较
年 份 分娩总数(例) 子痫例数(例) 发生率(‰) 1958~1970 9364 69 7.37
1971~1980 9204 59 6.41 1981~1990 16991 71 4.18 1991~1998 5027 10 1.99 合 计 40586 209 5.15
本组最小17岁,最大45岁,平均年龄31岁;初产妇184例,经产妇25例,最多胎次达11次。多胎、双胎的发病率为78.29%(22/281例),单胎的发病率为4.64‰(187/4035例),两者相差17倍。 发病的季节性与温度的关系:(1)季节性:四季中秋冬季发病率明显增高,见表2。(2)与气温关系:按月平均气温分三组比较,见表3,P<0.01,表明气温越低越易发子痫。 表2 子痫在四季中的发病率
季节 月份 分娩总数(例) 子痫例数(例) 发生率(‰) 春 3~5 9169 36 3.93
夏 6~8 8631 25 2.90 秋 9~11 11472 79 6.89 冬 12~2 11312 69 6.10 合计 40586 209 5.15
表3 发病与气温的关系
气温 月份 分娩总数(例) 子痫例数 发生率(‰) <10℃ 12~3 13672 85 6.22
10~20℃ 4、5、10、11 14685 81 5.52 >20℃ 6~9 12229 43 3.52 合计 40586 209 5.15
子痫的分类:发生产前子痫85例占40.7%,产时子痫89例占42.6%,产后子痫35例占16.7%。抽搐次数:发生1~5次148例占70.81%,6~10次50例占23.9%,超过10次7例占3.35%,最多达21次,发生在50年代。体征:本组病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21.3/14.7 kPa者63.41%,<20.0/13.3 kPa者占19.51%,同时存在明显水肿者占31.71%。化验:尿蛋白阳性占82.93%,85例进行红细胞压积测定,>35%者占61.18%,最高达49%。眼底检查:136例进行眼底检查,发生改变者占83.82%,有11例出现视网膜渗血。 处理与结果:由于围产保健工作的实施及治疗方案的改进,80年代后剖宫产指征的放宽(见表4),子痫早孕产妇死亡率(见表5)明显下降。1958年~1970年子痫产妇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急性肺水肿及左心衰竭,1例死于产后休克,血管舒缩性虚脱。1971年~1998年共有140例子痫,仅有1例死于脑溢血。
表4 1958~1980年、1981~1998年间子痫分娩方式比较
分娩方式 1958~1980年 1981~1998年 子痫例数(例)% 子痫例数(例)% 剖宫产 6 4.17 24 28.92
头吸助产 22 15.28 18 21.69 产钳助产 39 27.08 18 21.69 臀牵引 10 6.94 1 1.21 穿 颅 3 2.08 0 0 未 产 1 0.69 1 1.2 自然分娩 63 43.75 21 25.30 合 计 144 100.00 83 100.00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70岁以上老年腹部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 附150例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建立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血液透析通路的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