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40例临床观察 |
|
异常[1,2],但我们观察血清AKP在部分骨质疏松症患者有轻度升高,特别是腰背痛或四肢酸痛明显者,AKP大多在85~100左右。结合本次观察骨质疏松组AKP均值93IU/L,对照组为68IU/L,我们提出在老年人无肝胆及骨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如果AKP大于85(IU/L)和/或伴有全身骨痛者,应高度疑为骨质疏松症,积极进行骨密度测量和另加腰椎X线检查,鉴别有无骨质疏松或其他骨病,并需对腰椎片专题读片,进行骨质疏松分度。 2.单光子骨密度仪(SPA),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及普查。测量简单,价格低廉,能进行量化计算是其优点。但骨质疏松的最早危害系在脊椎及股骨上端松质骨,SPA测量尺桡骨的骨密度有时不能完全反映脊椎松质骨情况;其次,测量部位较难掌握;第三,国内各厂家的仪器缺乏统一标准是其缺点。1993~1995年刘忠厚等在全国范围内测量了近4万例男女两性各年龄组尺桡骨中下1/3点骨密度[4],发现男女两性最高峰值年龄均为30~4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逐渐减低。根据WHO的诊断标准,将骨密度低于同性别青壮年2.5个标准差诊为骨质疏松症。结合本组骨质疏松病例尺桡骨1/3点男性及女性均未低于全国普查峰值2.5个标准差。考虑原因,可能系单光子骨密度仪系统误差所致。全国骨矿含量调查组曾采用国内4个厂家生产的单光子骨密度仪,校正系数为1.16~1.53不等。如果将本组资料与本地区同型号SPA仪数据对照,则均符合-2.5SD诊断标准。故本组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除根据本院SPA仪的标准外,尚需结合临床、X线及血液检验,并与同期住院的病人作对照。随着临床骨质疏松症的广泛研究,单光子骨密度仪的普遍应用,迫切需要有统一的标准体为进行各医院实验室仪器的校正,以利于全国乃至国际交流。 3.应重视X线检查。这是一项应用广泛,对鉴别诊断和分度有重要意义的检查,它不受条件和费用的限制。有的临床医师因其不能量化计算而不重视此方法;另一方面,放射科医师常常着重于器质性病变的诊断,容易忽视其存在或认为是老年人的正常表现而纳入“退行性改变”。这就要求临床医师和放射科医师通力合作,不断提高,加强骨质疏松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医师,特别是内科医师亦应学会阅读腰椎X线片。放射科医师应加强对骨质疏松的诊断和分度,以利临床治疗。 4.目前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仪器不断推陈出新,丹麦、法国产超声骨密度测定仪和美国产双能X线扫描仪的准确性及检察部位更趋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骨质疏松症这一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正在威胁着越来越多中老年人的健康,需要临床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重在预防。我国卫生部已将骨质疏松症列为老年医学“九五”三大攻关项目之一。本研究旨在总结初步经验,为进一步开展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打下基础,为老年人的保健和全社会作出贡献。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胃肠缝合器在肺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