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颅脑损伤中GCS计分与SOD 6 |
|
陈海平 董 勇 诸宝康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在各类创伤中列第二位[1]。在颅脑损伤的预后判断,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计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研究表明,氧自由基消除剂之一双氧化物歧化酶(SOD)、前列环素I2(PGI2)、心钠素(ANP)的含量与颅脑损伤的发生发展也有重要的联系。为了进一步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们设计了该实验,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共选取1996年5月至1997年6月收治我院的颅脑损伤病例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0~78岁,平均40岁;受伤原因有车祸(12例)、高处跌落伤(5例)、被人击伤(3例)。根据GCS计分,分为轻度颅脑损伤组(GCS 12~15分)及中重度损伤组(3~12分),其中轻度组11例,中重度组9例。全组病人均经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急性硬膜外血肿5例,硬膜下血肿4例,脑挫裂伤、脑实质血肿4例,经治疗后死亡2例。 入院后即行GCS计分时,同时留取标本,行SOD、6-K-PGF1α、ANP检查(放免法,试剂由苏州医学院血检室提供)。所有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处理t检验。
结 果 颅脑损伤轻度组SOD值为422.1±224.3,中重度组1184.9±318.3,两者差异显著(P< 0.05),SOD值增高则病情越重:6-K-PGF1α的值轻度组为17.99±4.413,中重度组8.055±3.643,t检验表明:轻度组比中重度组明显降低;两组ANP含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GCS计分与SOD、6-K-PGF1α、ANP关系(±s)
SOD 6-K-PGF1α ANP GCS(15-13分)组 422.1±224.3 17.99±4.413 188.5±50.54
GCS(12-3分)组 1184.9±318.3* 8.055±3.643* 225.6±64.65**
*P<0.05,**P>0.05 讨 论 1.GCS计分由B.Jenment于1974年提出,用以判断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意识障碍程度,并可根据计分的多少分为轻度(15-13分)、中度(12-9分)、重度(8-3分)三种,其分值对于判断患者的脑损伤程度、预后、手术治疗前后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GCS计分仅为主观计分,观察方法的不同或某些客观因素(如因患者眶周瘀血致睁眼困难等)的干扰,评分容易出现误差;因此增加某些客观指标弥补其不足,能更好地评价患者的损伤程度。GCS计分结合SOD和6-K-PGF1α可准确地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避免了主观因素。当SOD呈进行性上升,6-K-PGF1α进行性下降时,表明脑水肿进行性加重,GCS计分也往往下降,提示预后不佳。因此GCS计分的同时测定SOD、6-K-PGF1α等指标,有助于这一评分的客观化。 2.现代研究表明,因颅脑损伤中,超氧阴离子O-2在脑水肿的病理性自由基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对内皮细胞膜破坏,导致大量脂质过氧化物的(LPO)产生,使Na+、H2O内流,而发生脑水肿[2]。一般颅脑损伤越重,脑水肿程度即越重,LPO产生亦越多,而SOD为氧自由基清除剂之一,具有清除LPO的作用,脑损伤程度严重时SOD则显著增高。如本组一例病人,初入院时系脑内小血肿,最初GCS计分有13分,但SOD在1600 u以上,似与临床不符,第二天及时复查头颅CT,提示脑内出现多处小血肿,脑挫裂伤,GCS计分亦下降至10分。 3.6-K-PGF1α系前列环素(PGI2)的代谢产物,测定6-K-PGF1α的含量也即测定了PGI2的含量。PGI2是强烈的血管扩张剂及抗血小板凝聚剂,PGI2的下降可导致脑血管收缩,血浆外溢是脑水肿发生的重要机制。所以GCS计分低者PGI2也明显降低,该指标可作为临床判断脑外伤损伤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而ANP具有强烈利钠利水的作用,有文献报道[3]:急性脑损伤后ANP含量有所下降。但本组中ANP似有增高,两者相比无明显差别,可能与本组重度脑损伤例数较少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特点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复方呋塞米治疗充血性心衰的临床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