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形门诊手术前后抗生素应用对比观察 |
|
李 华 虞和君 邵 雁 胡 莹
摘要 目的:通过对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的对比观察,说明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明显优于术后使用抗生素。方法:所有病例分为术前用药组和术后用药组,并按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急诊与否、有否植入体等分项对比,并就对比项目列表统计。结果:表明术前使用抗生素组感染率为零,术后组感染率为3.05%,经统计学分析P<0.001。结论:(1)通过对比观察,表明术前用药可有效地发挥抗生素作用,降低感染率,优于术后用药。(2)术前给药需在术前2 h内,首选口服、低价、广谱、吸收完全,并在1 h左右达血浆峰浓度。 关键词 抗生素 术前用药 术后用药
为探求在门诊整形手术中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使其能发挥最佳效果,我们将1993年12月至1994年11月采用传统方法即在术后使用抗生素期间发生的感染率,与1994年12月至1998年12月期间改为采用术前用药所发生的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术前使用抗生素,能更有效地预防感染的发生。现将结果及分析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整形门诊手术1904例,分术前用药组(下称术前组)共1445例:术后用药组(下称术后组)计459例。手术类型及病例选择均随机。手术室环境和术者固定不变。抗生素均选用丁胺卡那霉素0.4克肌注一次或头孢氨苄胶囊0.25口服一次或青霉素V钾0.25口服一次。
结 果 1.术前组无一例发生感染,术后组有14例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见表1)。感染病例分别为隆鼻1例,腋臭1例,腹壁及下肢疤痕各1例,耳廓外伤4例,四肢外伤6例。将术前组和术后组发生的感染率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其差异非常显著。
表1 术前组与术后组感染率情况
组别 总数(例) 感染(例) 感染率(%) 术前 1445 0 0 术后 459 14 3.05 总数 1904 14 0.74
卡方检验P<0.001 2.手术有无植入体的感染率对比:本组有植入体者196例(见表2)。术后组有1例隆鼻术手术后3天发生感染,经进一步治疗无效,手术后9天取出植入体,一周后好转。笔者认为,凡需植入假体者术前务必应用抗生素,术后追加一剂则更为有效。
表2 有无植入体对感染率的影响
植入体 术前组 术后组 例数 感染 (例) 感染率 (%) 例数 感染 (例) 感染率 (%) 有 164 0 0 32 1 3.13 无 1281 0 0 427 13 3.04
3.面部与躯干四肢手术的感染率对比(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头面部血供丰富,抗感染能力强,而躯干四肢血供逊于头面部,术前使用抗生素显得十分重要。术前组与术后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表3 面部与四肢感染率情况
手术 部位 术前组 术后组 例数 感染 (例) 感染率 (%) 例数 感染 (例) 感染率 (%) 面部 1263 0 0 390 5 1.28 四肢 182 0 0 69 9 13.04
卡方检验P<0.001 4.软组织与软骨组织手术感染率对比:本组软组织手术占绝大部分,而涉及软骨的手术仅42例,其中鼻软骨整形30例,耳廓手术7例,耳廓外伤软骨外露5例。由于软骨组织抗感染能力较弱,本组凡涉及软骨的择期手术均被列入术前组,结果无一例发生感染。而急诊外伤的5例均为术后组,尽管术后用了抗生素,但其中4例还是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由此可见,涉及软骨的手术均应术前给药,而急诊手术后追加一剂更属必要。 讨 论 1960年Burke通过对豚鼠实验首先提出抗生素术前给药问题:即在细菌种植前用药效果最佳,当细菌种植后3 h给药则无效;介于两者之间仍有效。1969年Polk又提出如需用抗生素则必须术前给药,且要用全剂量。1992年由于Classen等提出合理给药时间:术前2 h内给药最为合理,术前2~24 h太早,术后3 h太迟。由此可见,术前用药需注意给药时间、给药方法及剂量的合理性等问题。本组对青霉素过敏者选用药物为丁胺卡那霉素,用法是术前十分钟至半小时或术后[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慢性前列腺炎诊断前后性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附246例报道 下一个医学论文: 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特点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