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和CT对脑性瘫痪的诊断比较

陈 星

  脑性瘫痪(脑瘫)是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我国发病率为1.8‰~6‰[1]。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提高康复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对1995~1998年临床确诊为“脑瘫”的52例患者进行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和颅脑CT的检查。三项检查的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52例,男38例,女14例;年龄为1~8岁,其中1~4岁29例,4~6岁16例,6~8岁7例,平均年龄为4.5岁。均为本中心门诊及住院病人。各例均根据1988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纪要所提出的标准作为诊断基础,随机另选35名4~6岁正常儿童为对照组。
  方法:BAEP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NDI-200),在安静情况下(不配合者口服水合氯醛使其安静入睡)测试,记录及参考电极分别位于头顶中央及同侧耳垂,前额接地,耳机给声,短声刺激强度为90 dB,对侧用白噪声掩蔽,叠加1000次,单通道记录二次以上得出可重复波形。观察各波出现率、潜伏期、波间期、V/S波幅比。BAEP异常标准:(1)各波潜伏期,峰间期延长(>+3SD),(2) Ⅲ~Ⅴ间期>Ⅰ~Ⅲ间期,(3)V波潜伏期两侧之差>0.3 ms,长的那一侧为异常,(4)V/I波幅比小于0.5。
  SEP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NDI 200),在安静情况下(不配合者口服水合氯醛使其安静)肌肉放松,记录电极使用8 mm铂金电极,电极参照国际10/20系统安置。SEP异常标准:(1)各波绝对潜伏期异常。(2)某一波成分的消失或波幅较对侧低50%以上。
  颅脑CT:异常时可见有脑萎缩、多发性脑软化、脑室扩大、脑穿通畸形、胼胝体发育不良等。

结  果
  1.BAEP检查结果:总异常率为76%(40/52)。52例病人中Ⅰ波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10例,3例(120 dB)时未引出波形,提示外周听力减退;Ⅲ、Ⅴ波潜伏期延长20例,Ⅰ~Ⅲ、Ⅲ~Ⅴ波间潜伏期延长,或较对侧延长或Ⅲ~Ⅴ间期>Ⅰ~Ⅲ间期为29例,提示有脑干病变。V/I波幅比<0.5,6例提示有中脑病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病例组与对照组BAEP结果比较(±s,ms)


  病例组 对照组
Ⅰ PL 1.8~1.96△△ 1.2±0.25
Ⅲ PL 3.65~3.8△ 3.2±0.25
Ⅴ PL 5.96~6.72△ 5.61±0.21
Ⅰ~Ⅲ 2.20~2.5 2.18±0.15
Ⅲ~Ⅴ 2.23~2.5 1.83±0.15
Ⅴ/Ⅰ <0.5 >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SEP检查结果:总异常率为90%(47/52)。其中N35、P45波形未引出4例,P14、N20、P25、N35、P45潜伏期延长43例。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病例组与对照组SEP结果比较(±s,ms)


  病例组 对照组
P14 14.4~15.8△ 10.8±2.12
N25 20~22△ 16±2.2
P25 23.8~25.8△ 21±2.4
N35 36.8~45△ 34±1.8
P45 49~52△ 43.6±2.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CT正常20例,异常34例,异常率为65%。
  三项异常12例(23%),二项异常27例(52%),单项异常11例(22%),合计异常50例(96%)。

讨  论
  脑瘫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运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所有在此期间影响大脑发育及代谢过程的有害因素都可能诱发脑性瘫痪。胎儿脑部缺氧或脑部血流灌注不足,是引起脑部瘫痪的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由于大脑缺氧或脑血流量灌注不足,使大脑神经元代谢受损,突触效能降低,从而引起一系列脑电生理的改变,导致BAEP、SEP的异常。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失语症听觉理解功能对复述的影响
    脑干损伤早期白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改变
    外伤性原发性脑干伤21例治疗体会
    外伤性原发性脑干伤21例治疗体会
    脑干梗塞58例的MRI临床与糖尿病的关系
    原发性脑干损伤诊治体会
    脑干手术中自主呼吸静脉麻醉下脑氧的供
    大剂量芬太尼麻醉对家兔不同声强下脑干
    听觉场景分析及其评价
    大鼠脑干面口部运动神经元与5
    大鼠大脑运动皮质与脑干面口部运动前神
    大鼠脑干向面口部运动核的P物质能和脑
    原发性脑干出血25例的临床与CT MRI分析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