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血液病诊断中骨髓活检与骨小粒活检比较

屠其华 王宙政 郁念明 徐思佩 王桂华 吕仕才

  骨髓活组织检查(Bone marrow biopsy)是血液病诊断的一种辅助方法,可了解造血组织的解剖结构;骨小粒活检(Bone marrow participle biopsy)则可了解造血细胞与支架组织、基质等结构与关系。骨髓涂片是血液病临床诊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能清楚地观察造血细胞的形态、比例等,但不能了解造血微环境(种子、土壤及水的学说)。若将三者结合起来,对血液病的形态学诊断及造血微环境研究有极大帮助。我科近十年来,对部分病例除常规骨髓涂片外,还作了骨髓针刺活检与骨小粒活检对照,现将观察比较结果介绍如下。

材料和方法
  25例患者均系本院住院病人,其中ANLL 9例,CML 2例,ITP 4例,IPA 3例,MM 1例,AA 1例,MDS 1例,其他4例。25例患者以两种活检取标本50份。
  方法:1.骨髓活检:采用普通16号骨髓穿刺活检针,去芯,旋转取骨髓组织。2.骨小粒活检:骨髓常规涂片后取所余骨小粒凝块挑拢。3.上述两种标本均用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

结  果
  诊断:以骨髓涂片为标准,骨髓活检不作独立诊断,仅在有特征性改变时方作符合诊断。
  取材成功标准:骨髓活检以有骨小梁为准,骨小粒活检以有骨小粒结节为准。
  骨髓活检:成功19例,其中骨小梁较完整的7例,部分或大部分脱落者8例,全脱落仅留零乱造血组织者1例。有骨小梁变性改变者6例,造血组织较完整者6例。除1例外,均能符合诊断。其他13例因造血组织面积太小,不能作出特征性诊断。光镜所见:1.骨小梁,为一均匀性骨样组织,正常者看见有少许骨细胞结构,标本未作脱钙处理。骨小梁与造血组织是两种不同硬度的组织,切片时常有骨小梁脱落,连续切片观察,脱落之骨小梁多少不一。6例骨小梁中出现条片状淡红色酸性变性,但邻近之造血组织并无相应细胞结构破坏或坏死改变。2.造血组织:邻近骨小梁之造血组织一般均为纤维组织,造血细胞少居其间,3例可见毛细血管之横断或纵切面,数量1~5条不等,由梭形内皮细胞组成。较大之骨小梁间隙中,可见含丰富造血细胞之造血组织,形态与骨小粒活检基本相同。可见多少不等之脂肪组织。由于骨髓针刺活检组织一般仅1×2.5 mm大小,所得之骨小粒面积小、不完整,影响对造血微环境作全面观察,不能作出符合血液学要求之诊断。
  骨小粒活检:仅1例血稀未切到骨小粒。骨小粒中造血细胞多少与脂肪细胞(即空泡)多少成反比。根据所含成份、分布及结构不同,除1例外,均有特征性改变可作出符合诊断。1.骨小梁:因取材时先活检,再取髓液涂片,两针相距约0.5 cm,故所得骨髓中,除骨小粒外常残留损伤之骨小梁固定在骨小粒之间,常见变性。2.毛细血管:在骨小粒组织中少见,24例标本仅3份标本各一条,骨小粒组织少见毛细血管可能与吸髓时负压增大有关,因有一定组织结构及韧性之毛细血管可能撕脱而留于骨小梁等。3.造血组织:血细胞增生程度:骨小粒造血组织中,造血细胞固定在一定的基质中与支架组织,构成造血微环境,不会因负压而改变细胞密度,亦不会因血稀或血凝而影响增生程度,故比骨髓涂片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可靠。我们把红髓中骨小粒造血细胞与脂肪空泡之比分成五度:造血细胞<10%为增生重度减低,常见于再障或老年人。造血细胞>90%为增生极度活跃,常见于白血病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可形成白血病结节。造血细胞比例在10~30%为增生减低,30~60%为增生活跃,60~90%为增生明显活跃,形成白血病结节时,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相对均一,大多可见核仁,称单一细胞性白血病结节,观察细胞核型结构在骨小粒组织切片中是困难的,但各型急性白血病之核及外形在油镜下是不同的。MDS与M6可见粒、红二系组成的多形性结节,其中粒系细胞常见核仁,3~5个细胞在一起并有核仁时,可形成前髓细胞岛(即ALIP),此可与增生性贫血鉴别。而红系亦须有3~5个在一起伴有核仁时,方可诊断红细胞岛。如无核仁、浆少,只有大小一致之图形核,常难与淋巴细胞鉴别。慢粒时亦可见多形性白血病结节。上述各型,巨核细胞含量多少不一,与病情急、慢、缓解有关。在ITP病例,可见二型:一型巨核细胞多,常2~3个成堆,PAS阳性积分低;另一型巨核细胞少,PAS阳性积分高。骨小粒组织中嗜酸细胞与肥大细胞数量,可辅助诊断与观察疗效(如慢粒)。网硬纤维染色,可观察网硬纤维与造血微环境关系,骨髓活检与骨小粒活检均可染色。一般骨小梁旁区比骨小梁间区网硬纤维多。糖原染色可观察巨核细胞成熟程度。

讨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两种麻醉方法对腹腔镜气腹的血液动力学
    影响心电图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的因素
    华夏风湿性疾病诊断治疗学术会议纪要
    我国某县血液筛选后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残
    人血液不同成份吸收光谱探讨
    血液透析病人实施丙肝及乙肝预防控制措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游离氨基酸检测
    强身丹对21月龄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分析
    高血压病诊断治疗认识观念的进展
    控制性降压对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安全性的
    地氟醚对体循环和肝脏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双心腔起搏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临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